「如此,不僅百姓們得到了實惠,城中面貌也將會煥然一新,這可是不小的功績!」
而且,到時候他也可以用上現成的磚。
陸存中也很贊同:「確實。若是城中的竹屋和茅草房能少一些,那的確會是不同的氣象。上次姑蘇城失火,一片竹屋不過是頃刻之間就全燒沒了,百姓損失慘重,流離失所。」
李崇義聽著聽著已經顧不得躺著了,立刻就坐了起來,若有所思:「聽上去好像還不錯……」
他想了想,自己還真能從北方找來燒磚的師傅,建個磚窯似乎不難。
「難的是,如何組織百姓?」
周自衡想也不想的道:「你以縣衙的名義來組織,願意出工的,按照工時,可以以成本價或者比成本價高一點的價格購買新磚。如此,應該會有人願意的。」
孫思邈道:「肯定會有人願意。你們呀,都不懂房子對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了堅固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落腳之處,安心之處。」
他北方南方都待過,知道這其中的緣由:「江南懂得燒磚的人太少,磚太貴了,百姓們不是不喜歡,是建不起而已!」
李崇義被他們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一說,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眼中的沉鬱終於消失了,原來的那種蓬勃和灑脫又回來了。
「行!那我就做做看!」
反正長安的事情他也幫不上忙,不如沉澱一下心情,給自己找點事來做。
李崇義說干就干,接下來幾天他開始頻繁的出城,看看哪裡適合建磚窯。看來看去,他還是覺得東山渡這邊好,索性就打算把磚窯建在東山渡的鎮子外,和周自衡也算是成了半個鄰居。
有時候遇上周自衡帶著楊思魯來釀酒作坊,他也會跟著去蹭點酒喝。
一時之間,李崇義成了東山渡的熟面孔。
大家也不知道他是代管縣令,只知道是貴人,並不敢上前打擾。但這一切,都被有心人看在了眼裡。
而另一邊,東山渡的手工皂作坊一改之前不緊不慢的狀態,開始了高速運轉。趙阿眉在周自衡的示意下從鎮子裡又找了三四個雜役,然後還添了兩個與齊玉馮嬸子一樣從人市上買來簽了死契的新人。
除了車馬行和陸家的管事之外,也有一些消息靈通的行商尋摸了過來,想要從作坊訂貨。但顯然,簽出了代理權的作坊並不外售,於是他們也只能鎩羽而歸。
這其中,就有朱家的人。
朱十安步入朱家院落的主屋正堂,奴僕看到他之後恭敬的道:「十郎君,郎君正在書房內等您。」
朱十安頷首,又走向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