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現在已經是尚書左丞。
他對著李世民點了點頭:「的確,當時臣還覺得有些訝異,連每日氣候如何,澆了多少水都需要詳細記錄在案是否過於繁瑣麻煩。」
李世民也覺得訝異,沒想到他這地居然種得這麼細緻。
周自衡笑道:「這就是試驗田的意義所在了。」
他將自己當時對試驗田的一些設置娓娓道來,忽然就理會了之前徐清麥和自己說過的話——她從姑蘇回來後,說與名醫們談醫論道就像是畢業答辯,他現在感覺就是如此。
好在,這「畢業論文」的確是他親手所寫,無論對方提什麼刁鑽的問題,他都能回答得出,而且邏輯嚴密。
聽到後面的時候,李世民的眼中已經帶上了讚賞之色。
「橘生南方則為橘,橘生於北方則為枳。」他對房玄齡等感嘆道,「種田如此,其實朝廷的政令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他倒是完全認同周自衡所說的「農學也是一門學問」這個觀點了。
李世民敲了敲自己案几上擺放著的那一堆奏摺,這些都是之前潤州屯上報來的公文,以及魏徵當時在江寧縣「調研」後寫下的文章。
他沉吟了一下,問道:「周十三,你對江南怎麼看?」
周自衡心中思忖皇帝是要問江南的農事怎麼樣還是問江南怎麼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可大了。不過,他覺得自己現如今還是不要貿然的指點江山,便老實的從農業的角度來回答:
「江南之地,現在還沒有大面積開發,不過微臣覺得,若是能夠勤修水利,圍墾造田,不出十年,它必然會成為膏腴之地,天下糧倉!」
李世民有些動容:「天下糧倉?」
這是讓每一個皇帝都會在意的字眼。如今的天下糧倉是和河東和山東之地,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地的士族地位高,被爭相拉攏。他們手中有糧,自然就有人!
可如今,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站在他面前對他斷言,大唐將會再多一個天下糧倉!
他眯起眼:「此話怎講?」
「陛下,這恐怕要從氣候與五穀之間的關係講起……」周自衡道,「說來就話長了。」
李世民瞅他一眼,笑了起來,對旁邊內侍道:「來,給周錄事搬個坐席,讓他坐下慢慢說。」
周自衡瞪大眼睛:「陛下,我可不是這個意思。」
他是怕他們沒那個耐心在這兒聽他科普,其實順便也試探一下如今大唐的上層們對農業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