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曾經看過戶部的檔案,前隋文帝時期,全天下戶數總共800百餘萬戶,而到了現在,粗略估計不過兩百餘萬戶,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三!
「按照每戶五人來算,六百多萬戶便是三千多萬人!」
群臣們開始竊竊私語,有些震驚。
三千萬人!
蕭瑀忍不住提問:「周補闕的這個數目可真實?」
周自衡微微欠了欠身子:「回蕭公,並不算很準確,但的確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如果想要準確數字的話,還需做一次人口普查才行。」
蕭瑀本還想繼續提問關於人口普查的事情,但思及現在周自衡是在御前奏對,便忍了下來。
魏徵的心裡則湧起了一陣古怪的感覺,不由得想起了當時他們行走在東山渡的時候,周自衡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這年輕人,還真是擅長這樣的角度啊,另闢蹊徑,但的確很有用……
周自衡見沒人打擾自己,便繼續道:
「三千萬人,諸位能想像是什麼概念嗎?整個長安城應該也不過就二十萬戶,也就一百萬人左右。三千萬人就是三十個長安!」
他這段時間和這些朝臣們,尤其是非執行具體細務的清貴朝臣們打交道時發現了一點,那就是除了錢之外,他們對於其他數字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需要用這種類比去幫助他們建立起想像空間。而相對而言,反倒是李世民、李靖、房玄齡這樣帶過兵以及負責過戰爭後勤保障的人要對此熟悉很多,因為他們要時刻計算軍需。
果然,聽到是三十個長安之後,朝臣們的議論聲更加大了。
蕭瑀更是痛心疾首:「煬帝,敗家子耳!」
絲毫不顧隋煬帝是他的姐夫。
周自衡:「三千萬人,當然並不是全部由戰亂導致的,諸位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想必對戰損也很清楚。這三千萬人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百姓們為了逃避戰亂,躲入山林所致。
「但是!
「在下必須要提醒一下諸位,不管是死亡還是逃入山林,最重要的是,現在對朝廷貢獻賦稅的,也就只有這兩百多萬戶了!」
甚至這裡還要除去一小部分免賦稅的世家權貴士族們。
封德彝看向他,眼神譏諷:「周補闕所說的和我們剛才所議又有何關聯?」
「自然有關聯。」周自衡道:「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人種地產糧,沒有人口就收不上賦稅,朝廷也就沒錢。朝廷沒錢,那諸位的薪俸從何而來?軍費支出從何而來?何以威懾天下?
「而,既然人口最重要,那治理一個國家要以人為本,豈不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