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田院只負責出個位置,其他的都要商家自己來,比如招貼畫也要商家自己做。好在,這半年來,東市西市出現了一個新的行當——有些落魄文人才子們以畫招貼畫為生,兩市的街道被點綴得花枝招展。
趙東家一直在忐忑的等悲田院開張,這下終於等到了。他得要第一時間來看看,確定一下自己的錢是不是打了水漂。
他注意到這些蜂擁而至的人,並沒有因為這幾幅精美的招貼畫而停留,不由得重重嘆了一聲。
「看來這次這筆錢算是打了水漂了。」他對身邊的隨從也是自己商行里的管事道,語氣悲觀。
管事安慰他:「這才剛開始呢,少東家。小的倒覺得這還不錯,您看看現在人這麼多,想必日後這兒的人也少不到哪兒去,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注意到咱們這個,也是賺了。」
趙東家聽了後點點頭:「也是,那就再看看吧。」
哎,他倒是覺得悲田院裡這些GG位最適合的就是藥材行,可惜太醫院不允許這兒張貼藥材行的GG,說是會被患者們誤解為官方推薦,讓一眾藥材商都扼腕不已。
趙東家和管事沒有再往前走了,而大部分的人是過來真看病的,還在繼續的往前。
這麼多人,卻也沒有混亂。
人群中有文士發現了此中玄機,對同伴道:「你看這周圍,都用木欄杆圍起來了,想要進去只能沿著這條路往前走,而且它特意設置得迂迴了些,所以人多卻並不擁擠。」
「確實,只是一點小改動就能收穫這麼大的效果,還能容納更多的人。」同伴也在感慨,「想必工部也是派了高手來主持。」
很快,他們就到了一處分岔口,不同的道路指向了不同的建築。
文士定睛一看,在路口立有木製的牌子和箭頭,上面分別寫著「門診樓」,「外科樓」,「急診樓」,「住院部」四個不同的內容。
他有些新鮮:「倒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分診。那咱們應該是去門診樓?」
同伴頷首:「應該是。」
兩人施施然走上通往門診樓的路。
但也有人,或者說很多人對自己要去哪裡是很茫然的,尤其是那些沒怎麼讀書而且年紀也大的百姓們,站在分岔口手足無措。
這時候有吏卒敲鑼喊道:「看病的一律去門診樓,一律去門診樓,不要阻礙通行,速速離去!」
如此重複喊了三四遍,之前圍堵著的人群這才一鬨而散,各自去了各自要去的地方。
也有人執著且膽子大,湊上來問:「可在下是想要來割毒瘡的,聽聞那應該是屬於外科?」
「你以為你想割就能割啊!」吏卒上崗前都受過專業培訓,耐心解釋,「你要先去門診樓掛一個外科大夫的號,讓她給你看看,如果確實要割那就等後續安排。外科樓是做手術的地方,不是看病的地方!」
「原來如此。」那人恍然大悟。
那他應該去門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