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放生涯結束,他便接到友人的召喚來了久違的長安,也好好體驗一下新朝氣象。
李百藥身體一般般,因為年幼多病,所以才起名叫百藥。在涇州待了這幾年之後,身體更差了,一過來正好就遇到悲田院開業,友人極力推薦他過來,李百藥這才知道原來長安的杏林竟然已經演變成了如此模樣,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他也不知這樣的演變對老百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便也想要來親身感受一番。
「所以,話不能亂說。」同伴嬉笑道。
「確實。」李百藥也忍不住笑道,但他心中也浮起新的顧慮,「也不知道費用幾何?剛剛那人瞧著拮据,也不知能不能付得起?」
同伴一愣,他頗為富裕,倒是沒有想到這一茬。
「不管如何,能夠先救人而不是先收錢,總歸是好事一樁。」最終,他摸了摸腦袋道,「且朝廷既言明是對所有人開放,不管什麼籍貫什麼身份都可以來此求診,想必在診金上也是有考慮過的。」
李百藥一想,也點點頭:「希望如此。」
吳老六被人抬走後,這個岔路口也終於重新疏通了。
早已經離開的徐清麥對身邊跟著她的醫工道:「這些吏卒的急救知識,還有對悲田院各處的信息了解還是需要加強培訓。」
她並沒有跟去急診,剛剛那人應該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而且急診也有一位太醫壓陣,不需她出手。
雖然並不是一個體系出身,但信任自己的同僚顯然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是,太醫。」醫工恭敬記下她所說的。
今日第一天開業,三個坐診的太醫里並沒有她,她的任務是在悲田院裡各處巡視,看看最多的問題發生在哪裡,又有哪些地方的細節需要改進。
一圈下來,還真發現了不少的地方。所以很多東西在想像的階段和實際發生的階段完全就是兩碼事。
徐清麥只覺得自己這段時間得要忙瘋,一個頭兩個大,走路的姿勢都帶風,旁人看來,只覺得這位穿著太醫服的娘子冷麵寒霜,氣勢極盛,所到之處眾人皆低頭。
只有幾人在悄聲議論: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徐太醫。」
「咦,傳說中的那位徐太醫嗎?」
不知不覺,她也已經成為了傳說。
另一邊,李百藥和同伴終於來到了門診的所在之處,然後他們就被攔住了。
「稍候。」守門的吏卒冷漠道,「待到前面的人辦好後你們才能進。」
李百藥停了下來,他好奇地朝里張望,發現裡面人也不少,有點嘈雜,但並不顯得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