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伯爵主管鹽場,聞言回道:「對,昨日剛好曬完第二輪,共計收有精鹽約百萬斤。
無棣鹽場只有滄州鹽場三分之一大,每月產鹽量相應也只有約三百萬斤。
如今鹽場新開,一個月約莫能曬鹽約二百萬斤。
因此應伯爵所說產鹽量沒有問題。
於是西門卿又問:「我來時在縣城見到好幾個小鹽販子,正擔著我們鹽場批買的精鹽售賣,這是為何?可是鹽場遇見問題了?」
見西門卿只是疑惑詢問,沒有問責之意,應伯爵等人心神一松。
一五一十地將事情說來:
「因大官人你事先知會過,已經往鹽運司遞上帖子,屆時自有鹽商前來支鹽。」
「等季節入了夏,東風吹上岸時,我們便遵照大官人你留下的曬鹽流程圖和注意事項,開始曬鹽。」
「這『鹽田法』果然驚人!省事省時還省炭,不必煙燻火燎煎煮,就能曬出大量食鹽。
世代煮鹽的張家村民,儘是驚嘆見世面了!」
「雪粒子般的上好精鹽,堆得雪山一般,然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半個鹽商。」
應伯爵難得有些汗顏,「我沒有大官人的強悍能幹,想不出更好辦法來,就走了鼠道,找到城中叫花子頭兒,花出去十兩銀子。」
「第二日便得到消息,是無棣縣其他鹽場和鹽商聯合,攔截鹽商。大約是想先給個下馬威,收拾服帖了,再就好捏扁搓圓。」
「沒法兒可想,我就依舊找了叫花子,散出消息去:道是鹽場新開張,精鹽滯銷,二十五文錢一斤低價處理,若量大還可從優。」
「又去找到幾個膽大卻義氣的街頭混子,菜送他們一擔百斤精鹽,叫他們去賣。」
西門卿已經可以料到後續進展,「你腦子向來靈活。」
應伯爵被誇得露出笑來,卻依舊不敢驕傲自得,繼續仔細回道:
「鹽確是上好精鹽,又只市價一半的價,因此搶手得很!如此這般,一經帶動,其他小販或膽大之人,陸續也來販鹽去賣。」
三五天之後,販鹽去縣城、鄉間賣,甚至擔去臨縣去賣的小販多起來以後,一天也能賣出四五萬斤。
利益所在,便是商人之所在。
就在人力腳程範圍內,食鹽市場即將飽和時,開始有正經鹽商找到鹽場來。
「……如此這般,鹽場庫存精鹽才沒有滿倉。」應伯爵講完,並沒完全松神兒。
「能靈活應變,竭盡所能,還算不錯。」西門卿知道他在擔心甚麼。
「周圍鹽場能如此輕易攔截成功,想來少不了鹽運司的出力。」
「鹽場不過是自謀生路,賣些食鹽給鄉里鄰居而已,無需太過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