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官人似宋江那伙賊寇一般,毫無根基,無處立足,那此計或可成也。」
可事實是,西門大官人不僅財力雄厚,更兼軍工、經濟、民生各行實業皆強悍無匹。此是其一。
其二,朝廷莫不是還真以為,鹽軍便真是全由那三萬鹽民組成?
可其實攻取滄州之功,全在兩萬軍械精良的鹽場護衛隊,鹽民們真就只是尾隨贅後,搖旗吶喊罷了。
鹽軍並不似方臘所率起義軍那般,沒有甲冑,又缺乏兵械。
反而是穿物莫能陷的精鋼鎖子甲,佩無堅不摧的精鋼朴刀,更兵士兼驍勇善戰,令行禁止。
如此種種,讓吳用道出一句大實話:「趙佶此舉,豈非是專門賜以鹽軍正義之名,並攻城奪邑,壯大實力?」
鹽軍奉旨討伐宋江反軍,而後者流竄山東,那出兵行軍、攻城奪寨,便也是名正言順。
徽宗可不是體貼嗎,連鹽軍擴大地盤的藉口都給想好了。
「加亮先生言之有理,此事宜從長計議。」
……
西門卿奉旨招降宋江,之後南下助攻鎮壓方臘一事,宜從長計議。
眼下還是百姓公審權奸的事情,更為緊要。
治下百姓公審權奸,不僅是對舉事方略的踐行,彰顯鹽軍言出必行的強硬作風。
更是安撫百姓的第一步。
百姓公審官吏富戶是否為權奸,進而論處,這事是幾個縣同步推進的。
橫海軍早在攻下之初,就由吳用做過了這事,可以略過。
其餘幾個縣,無棣縣有應伯爵和雲理守,可放心託付這事。
慶雲縣有衛江,也能主持這事。
鹽山縣有牛皋和魯智深,牛皋歷經三年磨歷,升任鹽場千戶,能帶兵打仗,也能打理雜務。
南皮縣又增派了阮小二,也能主持這事。
而滄州治所的清池縣,坐落有州衙又有縣衙,除這兩衙外,又還有市易務等小衙門,城中富戶最多,公審權奸一事最複雜。
就由西門卿本人,以及吳用在此主持。
二人商定過後,遵照當初的舉事方略,將公開審判的場地定在菜市場——殺人砍頭的好地方。
在公審前三日,就已將此事在城內及鄉里公而告之,引得百姓議論紛紛——
「鹽軍進城時,高聲喊話讓我們退避,又真如他們所言,秋毫無犯百姓。現在又公審官員和富人們,讓我們有冤申冤,竟真是正義之軍的作風呢!」
鹽軍自進城以來,無一人擅闖百姓家門,也不搜刮糧食錢財,平時巡邏也是軍容整齊。
對平民百姓們來說,鹽軍來了之後,日子似乎並沒有變得難過,反而還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