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鹽軍將軍!下官對鹽軍義軍仰慕已久,今攜陽信縣上下獻城相投!」
「惟願餘生身為鹽軍一員,向西門知州效犬馬之勞,為『除權奸、救萬民!』之大義而奔命!」
武松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後披堅執銳的三百騎兵沉默待命。
不聞馬匹一聲嘶鳴,可見軍紀嚴明,更顯威勢赫赫!
前有鹽軍所向披靡的凶名在外,現有虎狼之軍列陣眼前,實在讓人生不出半分抵抗之心。
陣前相對,繳械投降,實在再正常不過之事了。
然而武松其實很懵。
兇猛威嚴的外表之下,藏著不知所措。
家人們,誰懂啊!
他只是率兵三百南下齊州,因要急行軍,從而決定兩地之間取直而行。
於是從橫海軍南出滄州,途經鹽軍占領的棣州無棣縣,而後就打算繼續借道棣州,經陽信縣,從商河縣南出,如此便至齊州。
這樣一來,就能節省很大一段路程。
然而,此時他卻在陽信縣城外十里亭,被陽信知縣攜城相投。
別是陽信知縣以為,他是來攻打陽信縣的罷?
武松:可是再往前走三里地,他就會岔路拐彎,擦著陽信縣城而過,然後繼續南下。
陽信知縣:如今齊州被占,棣州剩餘二縣夾在滄州與齊州之間,於鹽軍來說很是礙事。
而素聞鹽軍營中打虎英雄武松,乃西門知州結義三弟,最是巨力勇猛,今日這尊殺神率兵奔襲而來,必是攻打陽信縣!
除此之外,不做他想!
武松:……
武松心中一時無措,表情也絲毫不崩。
神念電轉之間,已經作出打算:雖則因哥哥看重,才叫他在起事時留守鹽場,之後又留守滄州,可如此一來,他也就不能立下攻城略地的戰功。
又可以想見,之後鎮守齊州雖也是託付封疆,到底不是真槍實刀打下的戰功。
而林沖四弟,阮小二、牛皋、雲理守等人,就是哥哥本人,已都有不菲戰功。
眼下陽信知縣獻城,豈不就是送到手邊的戰功?
武松:「本將武松,暫代西門知州,接受爾等獻城了!」
當下之時,武松及三百騎兵當場改道,進駐陽信獻城。
……
於是坐鎮齊州州衙的西門卿,見到了武松派出的傳信兵。
得知武松占領陽信縣,並計劃初步接手之後,就繼續南下將商河縣也攻下。
並向他詢問,計劃是否可行?陽信縣後續的鎮守防衛雜務,又當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