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好好感謝新縣令才是。
這事不急,現在先去將里正請來和堂兄好好說道說道,處理好叔父的後事再說。
叔父悉心撫養他長大,他要給叔父送終。
里正是看著他長大的,知道當年的事情,對他也十分的欣賞,請來幫忙很容易。
事實確實如王伯輿想的一樣。
里正聽說王氏的兒子不允許王伯輿在王翁的靈前祭拜,那是義憤填膺,很痛快地就答應去幫忙。
「咚咚咚。」里正在敲門。
王氏的兒子聽到有人敲門,以為敲門的人是堂弟,並不開門。
「開門!」里正放聲大喊。
王氏的兒子聽到里正的聲音,這才急急忙忙地跑來開門,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里正身旁的王伯輿。但見王伯輿一身白衣,站在里正身旁,用失望的眼神看著他堂兄。
王氏的兒子看到王伯輿的眼神,怒從心起,顧不得里正就這裡,破口大罵:「王基,我不是讓你滾了嗎?」
父親生前經常用這種眼神看著他,如今堂弟也是。
從小到大,積怨已深。
里正皺眉,取出了一份文書遞到王氏的兒子面前,冷漠而又嚴厲地道:「該滾的人是你。」
王氏的兒子看到里正手上的文書,臉色驟變。
王翁當初繼承了兄長的家財時立下過文書,待他百年之後,就將家財歸還給侄兒。
王氏的兒子頓時慌了。
他著急地道:「我父親養你這麼多年,你不能恩將仇報!」
王伯輿道:「我來,只為弔孝。」
王氏的兒子高興了,堂弟興師動眾的請里正過來,卻不是來爭家產的,只是為了弔孝。
今天讓他遇見傻子了。
王伯輿看見堂兄的嘴角都要翹到天上去了,心中有氣,拉下了臉,說道:「叔父屍骨未寒,你卻笑的如此開心,有沒有良心?」
堂兄的表現著實讓他失望。
他和叔父感情深厚,回憶起這些年對堂兄確實有所虧待,才不爭家產的。
王氏的兒子急忙收斂了表情。
王翁的葬禮結束後,王伯輿隻身來到了縣衙,想要毛遂自薦。
他在曲城還是有些名氣的。
一個縣的財政稅收、人事調動、架橋鋪路、經濟建設等等事宜都規縣令負責。
季汐正忙著,幫手就來了。
他玩過三國遊戲,對王伯輿這個人還是知道的,乃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將領。
王伯輿一身素服,身量不算高,但勝在強壯。
季汐與他相比就顯的瘦弱。
父母死後要守孝三年的規定在這一時期還只是用來約束高官和諸侯的,對平民百姓則不強求。
更何況,王翁只是王伯輿的叔父。
王伯輿不在孝期,來縣衙毛遂自薦想要幫助縣令,並沒有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