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孫權平安地上船了。
到了此時,孫權才擺脫了隨時都會喪命的險境,起伏不定心情終於平復了下來。
這時,他發現身邊少了個人。
孫權詢問身旁的呂蒙:「子明,諸葛子瑜呢?為何沒在船上?」
呂蒙,字子明。
孫權是接父兄的班,接手的也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
諸葛瑾是在孫權是接父兄的班之後投奔孫權的,是孫權的人,而非孫堅、孫策的人。
孫權對諸葛瑾十分器重。
所以孫權安全上船後沒有看到諸葛瑾時,才會有此一問。
呂蒙有傷在身。
好在他才三十七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些許輕傷還能挺住。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危急時刻,當然是保護身份最高的人為第一要務。
身份最高的人是孫權。
連孫權都數次面臨生命危險,更何況是比孫權身份低的諸葛瑾?
諸葛瑾沒死在亂軍之中都算命大。
孫權聽聞這一消息,傷感自己痛失一賢才,嘆道:「悔不聽子明之言。」
包圍石陽城時,呂蒙勸他攻城。
他見文聘舉止異常,心有疑慮,怕中文聘的計,不敢進攻。
結果就拖到了曹操的大軍殺來。
這仗沒法打了,孫權下令撤軍,結果就被曹軍追著打,以至於全面潰敗。
孫權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
這一戰孫權慘敗,數萬人過江,回來時損失了萬餘人。
船隻很快渡過長江靠岸了。
魯肅在岸邊接應孫權,沒有看到諸葛瑾,詢問呂蒙:「子明,怎麼不見諸葛子瑜?」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孫權回了建業,陸遜沒有看到諸葛瑾,詢問呂蒙:「子明,諸葛子瑜呢?」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一個個的都來問他諸葛瑾在哪,他又不是諸葛瑾的護衛。
當時情況危急。
一邊是孫權,一邊是諸葛瑾,他當然是選擇先救孫權。
再回過頭去救諸葛瑾已然晚了。
呂蒙和諸葛瑾的關係也很不錯,看到諸葛瑾被擒十分的惋惜哀痛。
恨不得有三頭六臂能救下諸葛瑾。
坐鎮建業的張昭得知孫權慘敗,默嘆:孫權領兵作戰的能力不如孫策的十分之一。
石陽城內,文聘辦公的地方。
此時坐在上座的人不是文聘,而是曹操。文聘和曹操帶來謀士、武將們一起坐在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