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五銖錢屆時被禁,漢廷的商隊必定無法容忍自己的五銖錢再難流通,故臣懷疑彼等會大量仿製大昭通寶。
當然,昭國的錢幣鑄造之技彼等斷難全然模仿,然僅憑當下劣質偽錢亦能於市流通之狀,臣憂未來漢廷境內會有大量偽錢充斥,至最後恐會重新流通至昭國。
大王,此事恐難杜絕,臣實憂心該如何解決。」
此話一說,眾人都露出了驚異之色,這也能行?
當初楊秋讓自己下面的工人將鑄造技術成熟之後才發行貨幣,就是為了避免被人模仿。
結果現在技術偽劣的錢幣竟然也能流通市場,這真的是出乎楊秋的意料之外。
接下來,令狐邵又說出了自己的發現。
「這大概因為,一枚大昭通寶所能購之物遠多於一枚五銖錢。而那些商人將錢幣流通於漢地各州郡後。
普通百姓察覺此種錢幣竟可購如此多之物,故即便劣質錢幣流出,百姓仍覺此錢幣價值昂貴,故而願認同大昭通寶價值。
大王,昭國境內斷然無人敢私自鑄幣,但恐有許多人於漢地鑄造仿製偽錢。此事於未來恐對昭國有礙。」
畢竟他們昭國又不是現在就停止擴張了,以後肯定還要占據更多的土地,到那時,新占據的土地當中,有一群人用鑄造的偽錢,這事難道又要大出血置換回來嗎?
那也太虧了。
搞經濟果然是個難題,源源不斷的問題不斷湧上來。
「先把偽錢拿來讓我看看,我很好奇,他們到底做到了何種程度?」
這話說完,荀諶就將自己發現的偽錢拿了出來,於是眾人開始觀看這一個模仿的錢幣。
花邊看起來很粗糙,顏色更是十分暗沉,再加上大昭通寶這四個字十分劣質,果然一看就是贗品。
但這種錢幣依然能夠被接受,這只能證明昭國的經濟強勢,所以哪怕是劣質的偽錢也被人認同有價值
這一刻,楊秋都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了。
「大王,此事不必憂慮,以我猜測,鑄造偽錢之人斷然不會繼續此事?」
徐庶此言一出,楊秋感興趣的問了起來。
「元直此言何意?」
「荀刺史方才已言,此種錢幣僅少部分流通於市場,亦僅有少部分人接納。
由此可見,仿製之人亦清楚,我昭國境內不允此種貨幣流通,故只能於漢地流通。
那麼,此種錢幣於漢地一枚可購多少糧食?與五銖錢價值相差幾何?若其價值與五銖錢相同,這背後之人定然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