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擺脫了長房的糾纏,姜舒月上午跟著寧嬤嬤學規矩,下午自由活動的時間總愛往花房跑。
老太太愛花,更愛養花,特意在東西兩府交界的花園蓋了一個暖室,一年四季都能種花。
姜舒月離開田莊無法種地,只能去花房幫忙種花。
穿越前,姜舒月也愛養花,可在血脈覺醒之後,明顯對種菜種糧食更感興趣。
「這盆花枯死了,能改種菜嗎?」二房飲食偏清淡,不是蒸就是煮,好吃是好吃,奈何吃久了總感覺嘴裡少點滋味,姜舒月想種些辣椒解饞。
花房是老太太的花房,裡頭當差的自然知道當年被掃地出門的二姑娘,現在成了老太太的心肝寶貝,連寧嬤嬤與她說話都是客客氣氣的。
這會子見二姑娘瞧上了長房的大花盆,準備拿來種菜,哪裡有不依的道理。
大花盆是長房的,二姑娘還是長房的嫡長女呢,二姑娘用自家房頭的花盆,根本輪不到花房點頭。
況且這盆山茶送來的時候,已經是半死了,花房也無力回天。幾次催長房那邊取回,都沒人來抬,便以為是不要的了。
花房管事巴結姜舒月還來不及,聞言笑道:「都是自家的物件兒,姑娘想用什麼隨便用。」
這也是老太太親口交代下來的。
姜舒月如願得到大花盆,也不用人幫忙,當場將枯死的山茶植株取出扔掉,土卻沒扔。
花房管事不解,姜舒月耐心給他解釋:「山茶花喜酸,我準備種的辣椒也喜酸,正好不用換土。」
此外山茶花還喜肥,這盆土濕潤肥力很足,倒掉可惜。
二姑娘得了封號,聖旨頒到烏拉那拉家,合府皆知。至於為何獲封,聖旨里說得明白,蓋因種出高產玉米,於社稷有功。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花房管事一聽就知道二姑娘是行家,於是虛心請教:「姑娘,土還能分酸鹼呢?」
「有人喜甜,有人愛酸,植物和人是一樣的,也有口味上的偏好。」
在田莊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姜舒月逐漸學會了與他們溝通的技巧,善用比喻和擬人。
她這樣一說,花房管事很容易理解。山茶花和辣椒口味相似,都喜酸,所以能養山茶花的土也能種辣椒。
等姜舒月松好土,花房管事已經對土壤的酸鹼性有了初步認識,並且掌握了花房裡正在種植的所有花卉的「口味」。
之後又提問:「二姑娘,剛剛扔掉的那盆山茶花是怎麼枯死的?」
花房管事救了一個月,也沒把花救活。
這個姜舒月還真仔細觀察了,不是病害,而是:「冬天水澆多了,爛根。山茶花喜酸喜濕,春夏多澆水沒錯,但冬天不行。」
並不是花房管事不專業,而是爛根這種情況,只有將植株拔出才能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