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把淮安王世子賜婚給了鳳明!
他身後的大臣不知聖旨內容,只聽聞皇上口諭『著淮安王世子回封地』一句。
頓然喜不自勝,洋洋得意,自以為棋高一著,逼得鳳明退步。
多福躬身:「甄大人,諸位所求,聖上已然應下,爾等還在此處不散,非要以死相逼嗎?」
甄岐重重叩首:「微臣不敢。」
多福扶起甄岐:「甄大人,忠君之路只有一條,您可別走岔了路。」
寒風中,甄岐卻驚起熱汗,與鳳明奪權勝負只在一時,失了君心卻再難挽回。
聖上如今年幼,萬事依靠鳳明,大臣與鳳明作對,只會叫聖上為難。皇上距親政尚有時日,若無鳳明,誰能入宮照顧皇上?大臣嗎?還是親王?
都不合適,大臣和親王攝政的後果,原比鳳明可怖,鳳明是宦官,沒有後人,他永遠不會肖想皇位。
旁人呢,可說不準了。
他們這般逼迫鳳明,在聖上看來,到底是誰存了『不臣之心』。
年前鳳明離京,獨去皇陵,朝中大臣與婉儀大長公主輪番去勸,才把人勸回宮中。才幾個月還是說,忙過年下這段,他們就又來難為鳳明。
這叫什麼,過河拆橋嗎?
聖上看在眼中會作何想法。聖上不是五歲、八歲的孩子了,這些事,他會記著。
所以聖上下了這道聖旨,既能借著備婚,先把景恆遣回封地,既保全內閣死諫的顏面,又足以安撫鳳明。
將親王嫡子賜給一個太監,這是何等荒謬!
又是何等蹊徑另闢,巧解眼下危局。
淮安王身出身貴重,足以威脅龍位。
這道聖旨之下,淮安王一脈,自景恆起便徹底斷絕,與皇位無緣,待淮安王死後,聖上還能拿回江南的大片封地,暗中削去一藩,可謂一舉四得。
皇上年僅十一,便能有此決斷,大齊何愁不興?
甄岐拜了又拜:「皇上聖明!」
正月十五,聖旨在元宵佳節這天昭告天下。
景恆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淮安王府更安全些,淮安王夫婦坐在中堂,案上供著那道賜婚的聖旨。
淮安王妃穿著朝服,頭上珠冠太沉,她單手扶著珠冠:「這……」
景文宸所思與甄岐相似,定是他高祖嫡子的身份引來聖上忌憚,他喟然嘆息:「今上手段雷霆莫測……」
景恆裝作不知的樣子,不遺餘力地把鍋甩給景俞白,裝作很不滿意的樣子:「聖上賜婚給鳳明,那豈非是我嫁給他?」
淮安王妃看不透景恆拙劣演技,出言安慰:「你二人既然兩情相悅,都是男子,哪有甚麼嫁娶,你口口聲聲喜歡人家,神魂顛倒的,好容易如了願,怎還抱怨起來。」
景文宸指指景恆:「早叫你離鳳明遠些,你只不聽。」
他拂袖道:「自今日起,淮安王府淪為天下笑柄,甄岐等人一句『不臣之心』壓下來,這道聖旨萬莫能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