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頂,四、五十歲,」陸漸春低聲自語道,「這難道是凌晨兩點,那個來偷鐲子的人?」
想到這,陸警官心底一緊,他一面飛快給張琛和趙小立撥去電話,一面借來了手套,隨後蹲下身,扒開了死者微張的雙唇。
待等看清這人口中的情形後,陸漸春一直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涼了。果不其然,這死者的嘴裡不僅放著一枚蓮花金印,而且,他還失去了自己的舌頭。
這和長靖朝的「蓮花案」簡直一模一樣!
陸漸春盯著金印上的「長靖三十三年」刻字,忽然後背一陣發涼。
在當今,有一種相當出名的社會效應,曾被學者界定為「模仿犯罪」,指的是嫌疑人模仿過去知名罪犯的作案手段進行的一系列犯罪活動。但因受到信息資料的限制、案情關鍵的保密等要素影響,模仿犯罪之間相隔的年份一般不會差太遠。
起碼,陸漸春從沒聽說過有誰會模仿幾百年前的作案手段,在現代社會實施犯罪活動。
但無論是吳瑕的死狀還是這位疑似搶劫犯的死狀,都和長靖朝「蓮花案」中那些個大臣的死狀異常相像,尤其是他們塞在嘴裡的蓮花金印,簡直是兇手在昭示,他就是在模仿華忘塵作案。
「這是那個潛入病房偷鐲子的人!」這時,從樓下一路跑來的秋緒大聲說道。
陸漸春站起身,一臉嚴肅地問他:「你確定?」
「我確定。」秋泓接過秋緒的話,點了點頭,「就是他,你們來之前,他一直在此地徘徊,尋找我和我帶在身上的金鐲子。」
「在你躲避他的過程中,有聽到什麼奇怪的聲音嗎?」陸漸春問道。
秋泓搖了搖頭:「腳步聲。」
只有腳步聲,沒有呼救聲、叫喊聲,以及掙扎與撞擊聲,就好像……這人死得悄無聲息一般。
「當年那些暴亡的長靖朝大臣也是這樣。」沈惇低聲道,「晚上還好好地睡在床上,家丁們都在帳子外面守著,可誰知過了一夜,人就沒了。」
所以,到底是什麼兇手,才能做到殺人於無聲無形之間?
恐怕,當年的武林第一高手都無法做到。
等疏散了群眾,陸漸春的同事,一大隊隊長張琛也從平陵大街30號趕到了現場。他皺著一張苦臉,蹲在死者身邊看了半天,最後擺了擺手,說道:「併案調查吧。」
這時,陸漸春手下的小警員來報告,稱已經查到了死者的身份。原來,這個發頂稀疏,又被人拔掉了舌頭的中年男人名叫王盛,是一家古玩小店的老闆,並且,和吳瑕一樣,也是金玉文化交流協會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