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改革在他身死之後大半律法都被廢止了,然而「一條鞭法」卻被保留了下來,沒有了正確的執行人,就是再好的政策也會變成垃圾,就如同原本是想要減少人力耗費的「一條鞭法」。
初衷是想讓老百姓將各種稅費折算成銀兩,免去運輸、勞役的繁瑣,可是折算成銀兩要溶銀,就有火耗,上下一干官員光靠撈這個「火耗銀」就吃的滿嘴流油,更別說這樣的政策導致銀價一漲再漲,老百姓本身家中存銀就不夠多,明朝的銀礦儲備量也不足,最後讓更多的老百姓失去自由身和土地,地主豪強兼併愈發嚴峻。
下面截流的銀子多了,那麼流向最上層的銀子自然就少了。
不說國庫稅銀連年減少,就是萬曆自己的內帑都快被榨乾了。
萬曆極其寵愛貴妃鄭氏,珠寶、金銀等賞賜如流水一般入鄭貴妃的宮殿,所耗已經極度奢靡。國柱張居正還在的時候,因為其是萬曆的老師,又是內閣首輔,就連萬曆也得聽他的,還不敢做的太過,然而等到張居正一去,萬曆就開始肆無忌憚了。
萬曆十年就將鄭氏封為淑嬪,萬曆十一年又加封德妃,萬曆十二年再次冊封貴妃,每一次的晉封都要大擺筵席、金山銀海似的花費,張居正攢下的那點家業,根本就不夠萬曆揮霍的。
秦修文若是沒有記錯,等到明年萬曆十四年大年初一,鄭貴妃就會誕下愛子朱常洵,其後還會晉封鄭氏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現在已經是萬曆十三年,經過兩個多月的紛紛擾擾,天氣接著轉涼入秋進了九月,秦修文算算日子,這個鄭氏此時肚子裡的孩子都得有四五個月了,萬曆如此寵愛鄭貴妃,生完孩子要辦宴席麼?晉封皇貴妃,那排場難道還不如之前?
只是潞王府的建造,除了國庫出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還是萬曆內帑里拿出來的,畢竟潞王府所耗太多,戶部楊尚書也不是吃素的,雖然說藩王府建造確實是國庫出錢,但是這都是有規制的,戶部已經拿出了五十萬兩銀子,再要問他拿錢,他也只能天天哭窮,咬緊牙關就是不給。
潞王大婚萬曆已經從自己內帑里拿出了近二十萬兩銀子,這次為親弟弟建府邸,只能還從自己內帑里繼續掏銀子。
內帑就是皇帝的私庫,皇家自然也有莊子、田地,有自己的收入,可是就連國庫都禁不起這麼折騰,何況是萬曆自己的內帑呢?
親弟弟的府邸錢出了,愛妃的生子宴、皇貴妃的晉封宴要不要大操大辦?
若是此刻趙家願意拿出十萬兩銀子的「買命錢」,秦修文相信聖明的皇帝陛下會網開一面的。
若是事情不及他所料那該怎麼辦?
這問題季方和替秦修文答了:「有什麼怎麼辦的,本來就是趙家闖出來的禍,自家大人已經費心為他們籌謀了,若是事不可為,那就只能和他們撇清干係,最多斷頭台上送一程,也算是全了情誼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