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一連說了好幾條改進意見,董睿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到後面聽的雙眼放光,也不管這個人到底哪裡來的,直接扯著人就到了他自己平時研究器械的地方,掏出紙筆就讓徐光啟畫出來他說的那樣的裝置。
徐光啟閉目又沉思了片刻,開始動筆畫了起來。
董睿一開始只以為這個人有很好的想法,可是等到徐光啟一落筆,董睿張大的嘴巴就沒有合攏過。
徐光啟一面畫圖,一面還會將圖上所用材料標註出來,甚至還會在另外一張紙上寫寫畫畫,然後得出一個精確的尺寸出來,同樣標註其上,等到徐光啟將整個印刷機新的圖紙畫出來,整張紙上密密麻麻,而且他一畫就是三天三夜,其中還要進行許多繁瑣的計算,才能將所有的零部件數字全部計算精準。
董睿整個人都麻了,因為根據徐光啟的這張圖紙,他們完全可以立即開工製造,根本不需要工匠再去進行反覆試驗摸索,最多就是等到造好後,再進行一些細微處的調整。
董睿還不明白,這個在後世就叫做施工圖紙。
董睿創造出第一台印刷機的時候,一個是得到了秦修文的啟發,還有一個是自己在這行中浸淫了數十年的累積,對印刷行業的了解都非常人可以比擬,他對需要印刷的每一個步驟都瞭然於心,然後結合了機械的特點節省印刷步驟,加快印刷速度,這才能創造出第一台的印刷機。
但是在他和工匠研究印刷機的過程中,他只有一個腦海中設想的草圖,根本沒有像徐光啟一般,將所有數據和各個部件都標註出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腦海中的設想,一點點經過反覆試驗,變成現實,其中的坎坷自然不必說,所需的時間也非常長,沒有幾個月的功夫根本造不出來。
可是徐光啟的這台印刷機,根據董睿的已有經驗,估計採買齊全材料,還有再去打造一些零部件,全部弄好後若是只組裝一下,三天足以!
過去董睿對一些所謂的讀書人都有點不以為然,自己也識字也讀過幾年書,一看到那些之乎者也就頭疼,總覺的說的都是一些沒用的屁話。可是徐光啟這樣的讀書人,讓他敬畏,那一筆筆寫出來的數據,那些他看不懂的演算步驟,讓他第一次從心底升騰起想要學習的欲望!
董睿盯著那份圖紙,嘴唇顫抖了半晌,然後忍不住「咚」地一聲跪在地上,虔誠叩首道:「請先生教我!請徐先生收我為徒!董睿以後,必當隨侍左右,聽從先生指示!」
董睿搜腸刮肚,將自己能想到的文雅之詞都用上了,甚至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還「砰砰砰」叩頭三次,一次比一次用力,將腦袋都磕紅了,就怕徐光啟不收他為徒。
徐光啟嚇了一跳,連忙扶起董睿,其實他在和董睿的交談中,也非常欣賞董睿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很多關鍵性的數據和意見也是董睿提出來的,如果光靠他自己一個對印刷了解不多的人,實在也完不成第二版印刷機的改良。
衛輝,實在是一個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