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府這邊上下熱熱鬧鬧迎新年,可是松江府那邊的幾個大商人這個年卻過的並不痛快,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衛輝府那邊動了他們的奶酪。
衛輝府這邊自從有了「吳氏紡織坊」後,又在碼頭那邊新建了一家印染坊和一家織造坊,另有一些紡織的小作坊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衛輝本就是棉花的主要產區,現在自己的地盤上又冒出了這麼多的紡織作坊,棉花自然是不愁賣,自家人關起門來好溝通,而且今年市面上統一的收購價還比往年高一成,自然是先僅著衛輝本地的紡織坊供應,而江南來的大商人們發現再想收購衛輝的棉花,價格居然比去年生生漲了兩成,這他們如何能樂意?!
「哼,看來他們是好日子過久了,以往咱們都太好說話了,這才開始漲我們的價格,還搶我們的生意!是該給他們衛輝府的人一個教訓了!」松江紡織商會的齊會長對著下面的十幾個本土做紡織的大商人一錘定音道。
底下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同仇敵愾地拱手道:「但憑齊會長吩咐!」
衛輝府的人欺人太甚,讓他們大年夜還要來共同商討對付他們的對策,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明年一整年都不要好過了!
第65章
不是每一個商人都居心叵測、陰險狠毒的,但是一旦有損害到他們利益的人或事出現,那麼作為商人的本質,他們是一定要進行對抗的,這個無關個人品性,只是商人逐利的天性而已。
松江府一整個府里大半土地都種植棉花,織機十室必有,白日,晚上織布的家庭不知凡幾,因為技術的進步和朝廷的鼓勵,因此松江地區的布匹尤為精細,不僅僅在整個大明十分暢銷,就連倭國和高麗都十分喜愛松江布,遠銷海外,成為了松江府的一大特色。
有利可圖的地方,商人自然也應運而生,松江的大商人絕大部分依賴於紡織業,除了收各個農家所織的布匹外,同時也建立自己的作坊聘請織娘織布,倒買倒賣間賺取大額利潤。
正是因為松江布如此暢銷,所以哪怕松江本土已經大部分土地種植了棉花,依舊不夠他們生產所需,於是生產人力成本更低、但是棉花質量同樣不錯的衛輝府,就成了他們的原料主要供給地。
之前大家都合作的不錯,一個只供原料,一個生產成品,再進行銷售,大家各得其所。但是現在,因為秦修文的橫插一槓,事情出現了變數,而這個變數是松江府的商人所不能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