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能力的皇帝,是斷然不會在深宮二十八年還能坐穩他的皇位的,後面的「萬曆三大征」也是他親自下的命令,從這裡也能看出他性格中的果決殺伐之氣,他絕對不是一個懦弱的、只知道逃避的皇帝。
然而,歷史上對其的評價一般還是以貶義居多,畢竟這位對財富的貪婪也是在明朝皇帝里首屈一指的,不惜用一些非常下作的手段去橫徵暴斂,到了後面這位天才般的皇帝還有了一個天才般的想法用於斂財,那就是開礦!
萬曆的意思是,多開銀礦、銅礦,我挖到錢了,也就不用來徵收百姓的銀子了。這在經濟學上來講當然是不現實的,但是秦修文不得不說,他的想法是好的,此時的大明確實是非常缺白銀的。
但是這個年代哪裡有什麼開礦的手法?正兒八經找礦來采?那是不現實的,沒這個技術也沒這個條件。
但是皇帝的太監們下了死命令,我們不管你們怎麼開、怎麼采,開的出來也好開不出來也罷,我們就要收到這麼多數目的銀兩!
於是乎,開礦一事就變成了官員們的層層分派,不夠數字怎麼辦?拿財政來填、拿自家身家來填,填出去了大額的白銀數目,自家虧了怎麼辦?再繼續從老百姓身上盤剝!
這樣一來,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民怨四起,甚至因此還鬧出了民變,這些都成了史書上評價萬曆皇帝時候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後世人得以窺見這位久居深宮的萬曆皇帝是個什麼性子的人。
但是那是歷史上的評價,而且目前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秦修文知道人的一生之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本身,他自己都經歷了許多變化,更何況在一個風暴中心的萬曆呢?
從剛剛正式掌權時候的意氣風發、想要做的比他的老師更出色,到現在因為國本之爭,躲避到深宮中,已經大半年沒有上朝的萬曆,此刻是什麼樣的心態想法,秦修文無從得知。
他只能根據所有後世的一些資料,結合目前的狀況,進行推測,並且儘可能多的預設幾種方案,等一會兒面聖的時候能有的放矢。
陳矩有些好奇地看向秦修文,只覺得這位秦郎中和他接觸過的那些官員都有些不同。
人家一聽到是皇帝私下秘密召見,尤其是在如今皇上已經許久不上朝的情況下召見,這是何等大事?還是突然襲擊,像秦郎中這樣的官職品級之人,在內宮之中是不可能有人給他通風報信的,也就是說,在剛剛之前,這位秦郎中對於要入宮面聖的事情,是一無所知的。
可是儘管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秦郎中半點面色也沒有變,更加沒有和自己隨便套近乎,不像別人似的讓他說一點宮內之事,仿佛得個隻言片語也能安他們的心。
可是事實上,像他這樣的小太監,雖然也是在皇上身邊伺候,但是根本近不了身,只是做一些粗使活計,能說出來的事情那是大家都知道的,對對方根本意義不大,若是不能說出來的事情,除非他是要錢不要命了,否則也不敢說,況且重要之事,其實他也接觸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