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隆慶二年榜眼,當年官授翰林院編修。
就許國稍許差點意思,只是個二甲進士,但是也名次靠前,後來考中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
發現沒有,的的確確所有內閣大臣都出自翰林院,而翰林院裡的年輕官僚也素有「儲相」之稱。
向來太子之師,都是出自翰林院,包括有時候翰林院的學士依舊要時不時的給皇帝講學就是如此意思。
在大家的想法裡,先確認下太子名分,再由內閣大臣或是翰林院之人給太子進行講學,這才是正道正理。
大家為何如此熱衷於推大皇子上太子位?不就是為了率先占個師徒名分?而只有皇子還小的時候,才能夠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抱負灌輸在未來的儲君腦海里。
立太子、確定名分是第一步,第二步給太子講學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當萬曆退了一步,願意先給兩個皇子一同開蒙講學的時候,大家的心底是舒坦的,兩個皇子一起教,雖然更屬意大皇子,但是有個後手,有備無患嘛。
結果算盤珠子打的砰砰響,桃子卻被一直在隔岸觀火的秦修文給摘了,這大家怎麼忍受的了?合著搞了半天,是給他人做嫁衣?
詹事府少詹事是東宮屬官,正四品,職位不算高,實權也沒多少,而且如今太子未立,東宮官員本也沒有完善設立起來,現在秦修文把這個位置一占,還要給兩位皇子做老師,這如何使得?
你秦修文既不是翰林院出身,又沒有多少才名,本身還只站在皇帝這一邊,說的好聽叫做純臣,說的難聽就是皇帝身邊的一條狗,沒有什麼士大夫的氣節,這樣的人憑什麼做皇子之師?!
大家急了,紛紛出言表明秦修文並不適合做皇子之師,說什麼的都有,說秦修文才學不足,說他入朝為官時間太短,說他並沒有教書育人的經驗等等。
總之就是一句話,秦修文,他不配!
只是朝臣們不忿,卻取悅了萬曆,剛剛那股子憤怒差點都衝到腦門了,多年的帝王教養都壓抑不住心口的憤懣,現在卻消散了個七七八八。
剛剛也只是萬曆的靈機一動,沒想到這招這麼管用,就算你們這些人逼迫朕,達成了你們想要的又如何?想做未來帝師?想繼續保你們幾輩子的榮華富貴?做夢!
這也是萬曆突然想到了秦修文曾經勸誡他的話,萬曆那天想到讓他頭疼許久的立儲問題,曾問過秦修文,到底是應該立長還是立賢?
當時秦修文的回答是,皇子們尚且都還年幼,不管是立長還是立賢,都沒有一個定數,倒不如將兩人都好好培養,放平心態,交給天意,況且皇上春秋鼎盛之年,難道就確定沒有更優秀的子嗣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