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大家當官都是奔著國泰民安、地位高崇去的,不是奔著背黑鍋、被砍頭流放去的!
地方和京中的勢力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不需要底下人說,京中各派的人已經開始言辭激烈的上奏了,要求錦衣衛釋放那五名東瀛人,安撫好東瀛使者的情緒,不要將事情擴張到兩國之間的矛盾。
東瀛剛剛結束了動亂,豐臣秀吉統一全國,風頭一時無兩,同時戰備雄厚、東瀛人戰力很強。而反觀明朝軍隊,以老弱者居多,經年不打仗,軍備廢弛、國庫空虛,戰力也弱,真要打起來,拿什麼打?
拿舉國之力打嗎?
大明這個時候如此強勢,到時候對於蒙古部族的人又是什麼想法?若是腹背受敵,如何應付?
看著大明是光鮮亮麗的,但是大家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打一打呂宋上的西班牙人,那是人家在這裡沒有根基,那些人最多算是占島為王,但若是真正兩國開戰,投入幾十萬人的兵力,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很多人覺得,萬曆是飄了!必須打壓下來,讓他認清楚現在大明真正的形式。
內閣是第一波受到衝擊的,當申時行看著這麼多彈劾錦衣衛的奏摺,他也是扶額輕嘆。
別人不知道其中內里,大明首輔如何不知道?
這裡面有秦修文的手筆,是他給萬曆諫言,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可是自己剛剛代表內閣和秦修文完成了交易,收了秦修文的「好處」,讓萬曆歇了修「摘星樓」的事情,而且對方當時也明說了,自己會在使團進京之後,調整對外關係的策略,需要他們的全力支持。
當時他們內閣幾人商討下來是都同意的。
但是他們是真沒想到,這事會鬧得如此之大,萬壽節還沒正式開始,就已經鬧到恨不得兩國結仇的地步,這就是秦修文說的對外策略「微調」?
實在是「微」的太大了!
但是這事放在秦修文身上,又好像能說得通。
這人做事風格就是如此。
許國看著這些奏摺,心中是閃過快意的,忍不住建議道:「這實在是大勢所趨,秦修文做事太不留餘地了,如今大家只彈劾李大人,恐怕很快就會得到消息,知道是秦修文的諫言,若不然我們就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