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知道自己的命不好,他想自己也走不了多遠,但又不能去死,父母車禍走得突然,沒有留下半個字,奶奶去世之前卻是留下遺言讓他好好活著。
但蘇晚自己對人生抱著一種走到哪算哪的態度,他那時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不願意去福利院,雖然事實上他的確已經失去了所有親人,但總覺得去了福利院他徹底就成了。整整一年,蘇晚都窩在家裡,渾渾噩噩地生活著,有時一天都可以不吃東西,有時候一天下來就吃點麵包饅頭,這樣的狀態持續到唐榆和沈柏山找上門來。
據唐榆所說,蘇晚的父母是他們的好友,他們一直以為蘇晚父母去世後蘇晚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人照顧蘇晚,直到這次同學聚會,才聽一個熟人說蘇晚奶奶去世了,蘇晚目前獨自生活。
唐榆和沈柏山生活條件還算不錯,多養一個小孩也不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最重要的是想到和蘇晚父母的情誼,覺得蘇晚一個小孩太可憐,思來想去,決定將蘇晚帶回家。
蘇晚來到沈家後改變了想法,他覺得自己的命挺好的,失去了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又擁有了新的親人,即便還沒有很好的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和這個家裡的小主人也沒有成為朋友,但比一個人待在昏暗的屋子裡的生活已經好太多了。
唐榆讓他叫沈晏哥哥,讓沈晏多照顧蘇晚,教蘇晚去找哥哥玩,她對蘇晚說,以前她經常和蘇晚媽媽通話,約好假期有空帶上孩子一起出去旅行,如果不是發生了後來的事,蘇晚理應和沈晏成為好朋友。
但唐榆也說了,那是「如果」,事情的發展出乎大家預料,現在蘇晚確實沒有底氣去和沈晏交朋友,他只在唐榆的期盼和鼓勵下敲過幾次沈晏的房門,站在房間外隔著一扇門叫沈晏下樓吃飯。晚上需要去洗手間,他總會躲在門後偷偷地聽,確定門外沒有動靜才敢走出去——他知道沈晏沒有把他當弟弟,沒有十三歲才突然冒出來且沒有血緣關係的弟弟,沈晏也有從小玩到現在的好朋友,不需要再多蘇晚一個。他只把蘇晚當作借宿在他家的客人,維持基本的禮貌。所以蘇晚儘可能的避開和沈晏私下的碰面,他不想讓沈晏覺得他礙眼。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一個晚上。
蘇晚白吃白喝住在別人家,很自覺,每天吃飯會幫忙分碗筷,給大家盛飯,自己吃很少,只夾離自己最近的菜,飯後會搶著去洗碗,擦桌子,掃地。
沈晏一直都知道蘇晚做得這些事,他沒有說過什麼,唐榆和沈柏山說得夠多了,但蘇晚不聽。
那天晚上沈晏下樓的時間比之前早幾分鐘,走到餐廳剛好見到蘇晚在拿碗筷,他默不作聲地走過去,掀開飯鍋,從蘇晚手裡接過碗開始盛飯。蘇晚剛開始以為沈晏只是盛他自己的,但沈晏盛了四碗,每一碗都盛得滿滿的。吃飯時,蘇晚照例只夾面前的菜,一點就能配小半碗米飯,唐榆和沈柏山在談論事情,沒有顧得上蘇晚,沈晏忽然說:「媽,去買個可以轉動的餐桌吧,不然不好夾菜。」
意外他會提這樣的要求,大家都愣了下,唐榆反應了會兒才明白他的意思,笑著說:「弟弟夾不到菜你幫幫忙。」
蘇晚不敢麻煩沈晏,慌忙咽下嘴裡的飯,小聲說:「我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