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表叔,」林一楊故意拖長尾音,「是小表叔——」
格日樂不介意,很容易滿足,立馬笑哈哈地摸摸林一楊的頭,「乖侄子。」
*
晚上,巴拉一家過來一塊過年,大人們和面擀皮包餃子,小孩們圍坐在炕上玩蒙古傳統遊戲——「嘎拉哈」,就是小塊的羊骨頭,共有四個面,四顆為一副,五個人不好分隊,索性玩個人賽,最後三名明天拿到壓歲錢請大家吃糖。
林可叮運氣好,每次玩這個遊戲,都是最先抓到一百,今天也不例外,勝出後無所事事,跑去幫大人們包餃子。
林靜秋將閨女招到身邊,教她荷包花邊餃子的包法,取一片餃子皮,放上肉餡後,對摺餃子皮並捏緊,再從左邊開始,將餃子皮往前推出褶皺,一路包到右邊為止。
林可叮冰雪聰明,一學就會,第一個餃子就包得有模有樣,攤在手心給巴圖爾看。
巴圖爾驕傲地接過去,給林華國和巴拉顯擺,「看我閨女這腦袋瓜,學啥都快,羨慕吧?」
林華國和巴拉看向自己包的餃子,一個比一個丑,說不羨慕是騙人的,但不是羨慕林可叮的聰明,而是羨慕巴圖爾運氣好,生了個夢中閨女。
但默契地絕口不提一個字,不然巴圖爾要得意死。
就在剛剛,巴拉一進包,巴圖爾看人到齊了,立馬拿出林可叮的獎狀,跟他和林華國擺談了差不多兩個小時。
林華國沒多理會巴圖爾,拿起手邊木碗裡的一枚銀元,遞給林可叮,「小叮噹,你手巧,今年的好運餃子就由你來包吧。」
「好呀!」林可叮接過銀元,掃了一眼,是一枚「袁大頭」,她翻到頭像那面,放到餃子皮上,低頭捏褶皺的時候,驀然看到右側刻了一豎英文字母!
林可叮心中大驚。
在後世,隨著金銀價格的走高,許多老銀元的收藏價值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漲幅,民國3年的普通半圓「袁大頭」價值約2000元,非半圓普通品可達30萬元,可見那些品相良好的稀有珍品,市場價格不可估量,在一次世界級的拍賣會上,就出現過一件驚艷四座的「袁大頭」藏品,最後竟拍出了一個天價——600萬元。
林可叮記得很清楚,那枚「袁大頭」頭像那面刻的就是「L.GioRGi」。
每個字母都能完美對上,包括那個小黑點,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這版簽字「袁大頭」是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發行流通,所以少之又少,別說留存到後世,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今天也難得一見。
林可叮眼睛不由地睜大,對著那一豎行英文字母,看了又看,指腹摩挲了好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