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今遂家中屢逢變故,此番才安定下來,莫母一時亦未想到這茬。
現今,聽龐大娘提及此事,方恍覺女兒已至讀書之齡,斷不能再整日同她東奔西跑、上躥下跳。
莫婤聽罷,亦是懵了:原來,我還在上學的年紀啊?!
「你可別學那些個見識短淺的,就算是女娃也定要讀書的。」
龐大娘見莫母久不出聲,立即開啟勸學篇。
莫母聞言,連連頷首:「定是要讀的。」
她就是年幼時沒能上學,只識得些字,略微翻得懂醫書,史料典籍是一竅不通。
在延慶坊時,被孫娘子嘲諷都聽不出,她可不願女兒重蹈覆轍。
但又念及未久居此地,人生地不熟,不知哪家夫子好,一時有些犯難。
「嘿,此事何難之有?向夫人一言便好,夫人素喜女學詩書。」
龐大娘聽罷,忙給莫母出主意,
「原本我也可為你薦舉夫子,然夫人處更有高賢,且觀夫人甚愛你家小女,與她商議最為上策!」
莫母聽罷亦覺有道理,將此事記下,欲明日說予高夫人。
莫婤在心中哀嚎:穿回古代,又要重新讀書。
但她對古代諸項適宜卻是不懂,也該學,便沒耍脾氣。
*
長安城,夜半寒凝,梨花紛飛,直至卯時方歇。
天還未亮,下人院門口,又排起了領飯的長隊。
輕推軒窗,僅留一線罅隙,瞧著屋檐邊往下垂的冰錐,莫婤對出門頓生怯意。
見狀,莫母也不去領早食了,叫上她做麵疙瘩湯。
舀一勺麵粉,讓莫婤舉著水瓢,一點點往麵粉里滴水。而莫母用筷子,不停地攪拌麵粉,直至攪拌成均勻的麵疙瘩。
點上火爐子,燒了油,爆香蔥花,倒入打散的雞蛋液。蛋液煎至金黃後,朵朵金梅在鍋中散開,還有點點蔥綠點綴。
往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後,下入麵疙瘩攪勻。
待麵疙瘩熟後,撒上芫荽,一鍋熱氣騰騰的麵疙瘩湯就成了。
用勺輕攪,泛黃的麵疙瘩,在湯中上下浮動。
一勺下去,先嘗到的是湯汁,混著鮮香的雞蛋花和蔥花,從胃暖到了全身。
緊接著,麵團的軟糯彈勁,讓正是在掉牙期的莫婤,吃得舒爽不已。
一鍋疙瘩湯,成功將她哄出了門。
裹上厚袍子,關緊門窗,母女倆哆哆嗦嗦往夫人院子趕。
剛行至夫人院門處,耳畔驀然闖入一陣陣急促而錯愕的呼喊聲,宛若晴空霹靂。
莫母知定是出了大事,遂緊緊攥住莫婤的手腕,二人步伐匆匆,徑直朝那喧囂中心奔去。
此間偏房,是夫人臨產時的那間產房,後改成了小公子的月房。
繞過曲折迴廊,只見門前簇擁成群的丫鬟婆子,宛如密林,將裡間情況擋得嚴嚴實實。
她們只能扒開人群,奮力往裡擠。
被推開的人,見是莫氏母女忙讓開條道,終是得見事發中心。
映入眼帘的,先是跪了一地的奶娘。
然是跪倒在胡床旁,抱著稚子哽咽不止的高夫人。
高夫人一面哭得說不全話,一面奮力吼道:「找順娘,快去找,誰去找她——」
話音斷斷續續,聽不太真切,莫母卻已然衝上前去。
待莫母抱出小公子,莫婤終是看清了此時的情形。
襁褓中的小公子,嘴角還掛著乳汁,面色卻已呈紫紺,漸漸紫到有些發黑。
見此,莫婤也顧不上藏拙,正欲上前啟動嬰兒海姆立克急救法,便見莫母已做出了反應。
莫母先是將嬰兒臉朝下,置於膝蓋上,頭低於軀幹。再將手五指併攏,掌心虛握成杯狀,穩准狠地叩擊著嬰兒背部。
每次都精準無比,恰似春雷乍響,震顫著,終是將嗆咳的奶都拍了出來。
小公子面色也逐漸恢復紅潤。
在此過程中,整個屋內鴉雀無聲,唯恐驚到莫母的救治。
連高夫人都憋住哭泣,忍住恐懼,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見終是救過來了,劫後餘生的慶幸,同方才痛徹心扉的回憶,一道涌了上來,撲得高夫人瀕臨崩潰,喘不上氣。
一瞬,整個人軟倒下去,被身後的憶梅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