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1 / 2)

而剛吃完瓜,回到下人院的莫母和莫婤,還未多歇口氣,就又有人求到高夫人處,請莫母幫著接生。

莫母即刻應下,同人約了午後便去後,喊了莫婤,母女倆做起午食來。

撈起水缸中泡發的麵粉劑子,莫母欲做雜醬滑餅。

大隋自是沒有雜醬的,還是莫婤前不久囤糧時用豬肉剩的邊角料做的。

將蔥、姜、蒜、豬肉剁成碎末,備用。

熱鍋涼油,放入肉末煸炒至變色,盛起後,在鍋中留底油,在放入方才剁好的蔥姜蒜,炒出香味。

再倒入肉末,加清醬、砂糖、鹽等調味,翻炒均勻後添些井水,下貨慢燉,直至醬汁濃稠,水分收干即可。

而滑餅,卻是大隋就有的吃食。

麵粉搜成小劑子,放於水中,待面性發得足些,取出拉薄拉長,再擀圓。

薄圓的滑餅,落沸水煮熟即可食用,有些類似現代的「鋪蓋面」。

再淋了雜醬,做添頭,麵餅薄但寬大,滑爽細膩,湯汁醬色十足,鮮美醇厚。

莫婤吃著吃著,甚至將整個臉盤子都塞入了碗裡,滿足得險些流下淚來。

吃完,待她收拾妥當,見時候也差不多了,莫母就拉她一道去接生。

自這以後,但凡有接生的活計,莫母便帶著莫婤同去,披星戴月、風雨無阻。

轉眼間,過了三年。

這三年,莫婤從一開始的只能守在遠處,到現今能在莫母身旁打打下手。

不過遇到家境複雜的人家,莫母還是會將她攆出去,趕到偏殿或院中等候。

跟著阿娘走街串巷這幾年,她方體會到這份職業的辛苦。

且不說生產時辰不定,時而晌午,時而半夜,光接生就是個體力活。

古代生產方式眾多,最常見的生產方式是豎式。

豎式生產涵蓋站著、蹲著、跪著,但用得最多的竟是站著。

站著生產雖便於產婦使勁,亦能讓孩子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墜,但卻極其耗費產婦的體力。

此時,就需穩婆幫忙撐扶,因而穩婆必須下盤夠穩。

古代穩婆多見之膀大腰圓,也是此原由,否則若同產婦一道摔個屁股墩,可就是一屍兩命了。

富貴人家還會專為產婦準備個雕花楠木架子,纏以柔錦細緞,讓產婦憑物站立,將雙手置於架上借力,亦是防產婦因失力倒下。

況且,生產還極為耗時,若產婦出現倦怠需仰臥或坐立時,就將粗紙鋪地,以枕安於腿中。

待到羊水涌潮,腰腹齊痛時,穩婆便知胎頭已下墜,再扶起產婦使勁。

見嬰孩頭抵產門時,用藥催之,大呼號子,即可娩出胎頭。

這時穩婆更是半刻不敢放鬆,見胎兒雙肩娩出後,要及時將胎兒接住並拉出,防胎頭著地。

因而,站著生的危險係數大,對產婦和穩婆的體力消耗也很大。

莫婤這輩子暫且不論,就上輩子活了二十多年,托先進科技的福,自幼沒幹過什麼體力活。

穿越後類似於力大無窮體質、金剛大力丸等金手指也是一個沒有的。

現還只是跟莫母學了穩婆中最簡單、使用頻率最高的接生,本以為現代就是這個專業的她,完全能夠勝任,誰知古代同現代生產方式差別竟如此之大。

現代雖然也有豎立生產,但這屬於高階助產方式「自由體位」中的一種,像莫婤這種剛上班的菜鳥,自是接觸的不多。

「電視劇又誤我啊!」

莫婤心中默默吐槽的同時,還有些慶幸。

幸而是穿成了穩婆的閨女,且她阿娘手藝頗為了得,能多教她些符合古代實際的接生方式。

但多跟著莫母接生幾次後,她又覺這種方式很是浪費人力、物力,亦極不安全。

若穩婆被收買,想要害人豈不輕而易舉?

暫且不說裝作氣力不夠,沒扶穩產婦,單是一個恍神,就可能使得胎頭墜地,摔成個痴傻。

思來想去,還是得改變古代的生產方式。

她欲設計一個像現代那般專門供產婦生產使用的產床,既可以節省力氣,還可保證孩子的安全。

念及此,莫婤乃於小院一隅取枯樹枝,在泥地上塗畫許久,刪刪減減,還是沒有想好。

現代的產床,用的都是現代化的技術,在古代可難以找到替代之法。

何況,她又猛然想到,古代人亦是有智慧,那為何選擇不夠省力的豎式生產呢?

定還有她不知曉的由頭。

最新小说: 父欲(H) 當攻略對象是惡毒反派們 炮灰女配升職記 頂罪十年,重生送前夫全家殯天 簪纓世族有明珠 從長生苟到飛升 婆家偷聽心聲,換親世子妃成團寵 何時杖爾看南雪 穿書女想撬我對象[七零] 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