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思念早逝的先皇后,對太子這個嫡子疼愛有加,這本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但奈何隨著皇上這位子越坐越牢,太子這個存在便變得礙眼起來。
從立太子那一刻起,便註定了這個依循漢人制度的太子不會討到滿洲貴族的歡心,可太子又偏偏是個火爆易怒的性子,在漢人朝臣那裡也不受待見。這樣一來,太子反倒成了在朝中孤立無援的那個。
梁九功立在原地滿懷感嘆地想,或許這種處境正是皇上想看到的。
先帝當年寵愛董鄂妃,對年幼的聖上本就沒什麼照顧,佟佳太后又早逝,在這樣無額娘阿瑪扶持、群狼環伺環境中長起來的皇上,哪裡會無視潛在的威脅?即便這個威脅是自己的親兒子。
梁九功跟了皇上這麼多年,也算是摸清了皇上的性子,故而對於眼前太子,除了嘆息可憐,再沒有別的辦法。
只盼著皇上病癒後出現轉機吧,可轉機真的有嗎?
第60章 胤禛帶著藥日夜不停地趕至時,康熙已經病的沒有下地的力氣……
胤禛帶著藥日夜不停地趕至時, 康熙已經病的沒有下地的力氣了。
老大和老三已尋藥返回,可這江南的醫藥再好到底不如宮中太醫,多番試驗下去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皇阿瑪給老四寫了信讓他從京中尋藥這件事幾個兄弟都是知道的, 此時眼看著皇阿瑪病情日益惡化,幾個人的心裡七上八下的,一邊想著老四趕緊帶來有效的藥把皇阿瑪治好,一邊又忍不住往更令人心驚肉跳的方向想。
若皇阿瑪此行真的沒有挺過來呢?
太子前幾日便被禁止靠近聖上病榻, 若皇阿瑪在病中沒有把位子傳給太子,會把這天下交給誰呢?
那自然是要從他們幾個跟在身邊伺候的兒子裡選了。幾個弟弟遠在京城不說,裡面也沒有能力十分出眾的, 即便老十三頗得皇阿瑪喜愛, 但十三年紀太小了。
老大胤褆幾乎已經掩飾不住自己的心思,每次看向榻上奄奄一息的康熙,胤褆都覺得渾身的血液在跟著沸騰。
老三胤祉因著口吃的毛病, 早早便知道這皇位與自己無緣, 反倒是此次侍疾的皇子裡面最真心和盡力的,就連一向穩重細心的老八都不如他心無旁騖。
康熙雖然心裡有數, 但他此刻已經無暇去關注幾個兒子心中所想了, 這幾日他的臉頰肉迅速陷進去了一大塊,人也開始虛脫髮熱,平生頭一次,他居然冒出要立遺詔的想法。
不過這念頭在他腦海中盤旋了不到一日便被打消了,因為胤禛終於帶了宮中的西洋藥物來。
本朝雖實行海禁, 但康熙本人還是對西洋那邊的藝術抱有一定的興趣和寬容的,是以宮中經常會有傳教士來訪, 也會有西洋的藥物在皇宮裡流通。
此次胤禛帶來的便是傳教士從西洋帶來的治療瘧疾的特效藥,西方把它叫做「奎寧」。
儘管這藥給康熙和陪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 可到底是外來的東西,底下人要麼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見,要麼覺得西洋藥比不上中醫千年傳承,還是不敢輕易給皇上吃。
待兩個小太監戰戰兢兢地試過藥,太醫這才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赴死決心把藥灌進了皇上嘴裡。
偏生就是這小小的一瓶藥起了作用,第二日皇上的腹瀉便止住了,待到第三日,皇上已經能正常進食,精神氣色也有了極大的好轉。
太醫們連同康熙身邊伺候的太監宮女們都鬆了一口氣,他們這種命如螻蟻的存在暫時可想不到皇位傳承,他們只知道自己的腦袋算是被這神藥給保住了。
當然還要感謝四爺送藥及時,誰都記得四爺送藥來的那一日,渾身的衣裳都被汗濕透了,人也是從未有過的邋遢和狼狽。
即便皇上自己當時在病中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也早有嘴快的下人為了討主子歡心將當時的場景繪聲繪色地給皇上描述了一遍。
皇上還在休養中,身上只穿了一身單衣,如今喝完藥坐在榻上聽老四是如何跑死了兩匹馬日夜不歇地給他送藥,憔悴的臉上浮起一抹欣慰的笑。
「老四是個有情有義的,朕沒看錯他。」
聽聞這話的梁九功差點一哆嗦把手裡的藥碗給摔了。明明就在不久前,他還在乾清宮親耳聽見皇上對別人評價四貝勒「刻薄寡恩、陰晴不定」呢!
/
康熙真正好起來是在五日後,雖整個人瘦了一圈,但他已經能下床正常行走了,飲食上也能吃點除白粥以外的硬菜。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把幾個兒子都喊了過來。
老大胤褆一看到他能下地行走便不顧形象地哭了一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惹得一旁的胤祉和胤禩想跟著哭都覺得尷尬。
「皇阿瑪,您可把孩兒們嚇死了,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兒子們可怎麼辦啊!」
這話和這般作態頗有老萊娛親的架勢,放在以前康熙會非常吃老大這一套,可生了一場大病,去生死里走了一遭,反倒對這些表面的東西看淡了,也看透了。
「老大,你一個做大哥的這是做什麼,都一把年紀的人了你不嫌丟臉朕還替你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