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2 / 2)

考生們休息了,考官們才剛剛開始忙碌。

殿試閱卷的都是當朝重臣,包括了首輔錢鼎直,次輔藺朝宗,工部尚書楊敬城,吏部尚書江伯威,通政使黃興和,鴻臚寺卿蔣易等十二人。

按照規定,讀卷官等人同處文華殿兩廊及傳心殿前後房,必須一日內完成閱卷,次日進呈天子,第三日放榜。

時間緊任務重,每個讀卷官必須將所有試卷輪閱一遍,按五等標識評卷。由首席讀卷官為總核,進行綜合評議。

首輔錢鼎直親自分卷給諸讀卷官,皆是一目十行之人,很快,十二份上卷被挑選出,次第排列在桌上,考官們提起硃筆,開始勾畫。

圈、尖、點、直、差五等,有著圈不見點,尖不見直的潛規則。

考卷都被封得嚴嚴實實的,但到了這一步,有些文風實在太過特別突出的考生卷子依舊有可能被認出來。

特別是與鄉試會試不同,殿試試卷彌封畢,不需要眷錄官硃筆眷錄,而是由掌眷官直接交由讀卷官。

這是因為殿試次第排名完全是由皇帝做主,各閱卷官只不過是參謀建議罷了,倒也不怕他們肆意包庇。

江伯威隨意選了一份卷子仔細一看,心底一松。

很好,這文風,不是禮部尚書周宿家的,他家孩子吹不出這般高妙的彩虹屁。

江端猷折了手未參加會試,自然也不可能參加殿試,因此,江伯威無需避嫌。

之前他還猶豫過萬一第一份遇著的就是周翌澤的卷子要不要賣周宿一個好,賣吧,周宿未必領情;不賣吧,周宿可能記仇。

現在這個問題輪到別人去煩惱了。

幸好江端猷沒有參加會試,江伯威心底慶幸,不然不被人比到泥里去了。

光他手上這篇文章,不僅馬屁拍得響,連對策也寫得詳實有力,絕對是狀元的有力人選。

他毫不猶豫地畫上一個紅圈,有這個圈在,後面的人怎麼著也不能把文發落到三等去。

繼他之後,是通政使黃興和,通政司負責接受和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奏,使各地民意直達皇帝處。

這篇策論裡面關於完善**制度,立法規範保證民意直達天聽,逐級上訪與特事特辦等等建議深得他心,毫不猶豫地,黃興和也畫了個圓。

等到第二日一早,讀卷官們事畢,殿試的卷子們送到了御案之上。

乾順帝眼皮一抬,掃視下面的十二位朝臣,除了錢鼎直年紀大了被賜座外,其他幾位都齊刷刷地站好,神色如常。

特別是次輔藺朝宗,乾順帝盯了他兩眼,也沒看出除了恭敬以外別的神色來。

老狐狸一個,乾順帝冷笑。

若真那麼恭敬,他的那些政令怎麼會如此難以推行?

他不再理會,低頭看卷。不得不說在這事上藺朝宗倒是沒有使什么小手段,十二篇文章各有特色,皆是佳作。

他巡考時屬意的幾位考生卷子也都在上面,評價算得上中肯。

乾順帝翻了一下,最佳的那份卷子上畫了十二個圈,他再一看,這不正是徐辭言作的那篇嗎!

這人寫文章的本事比他想得還要強,乾順帝自個也看了那滿紙政績,但讓他對著政績考,還真沒本事誇得那麼好聽。

真正的馬屁,都是讓你聽了也不覺得是在拍馬屁的,堪稱是潤物細無聲。

他當年做皇子的時候要是有這本事,早掙得先帝歡心了,哪裡還用得著費盡心思奪嫡登基呢,乾順帝遺憾心想。

只不過若是只憑馬屁吹得好就點他為一甲,朝里的御史鐵定噴得他狗血淋頭,乾順帝迫不及待地看到下頭獻策部分,仔細研讀。

楊敬城的品行他是知道的,徐辭言能被他點為會元,又入了那麼多翰林詞臣的眼,參政治國的本事必然不弱。

「每遇令下,群臣奉行之不力,蓋因法之不全規之不善也,需懷必行之志,操必行之法,懸必行之賞……轉禍為福,轉敗為功,揚陛下之賢名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而民以農為本,農以水為先,而治水一事非易也。雖有善水之可引,然督臣、河臣畏難而止,懶政怠政,必以嚴查……」

乾順帝越讀,心底一把火燒得就越旺,這策論里每一件事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大事,每一條建議都恰恰好好地撓在他癢處。

等到千字文章看完,他竟意猶未盡,不由得心底大喝一聲「好」!

「咳咳!」太監鴻喜見他愣神,輕聲地咳嗽兩聲提醒皇帝。=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後娘難當:我靠養崽洗白了 臥底我拿下教主 八零好孕肥妻,被兇悍村霸寵成寶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畫個詛咒,統治宇宙 重生之嫁紈絝 一睜眼,成了七個崽子的惡毒後娘 回歸八零再就業 五零香江豪門生存法則 這個影帝看著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