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1 / 2)

「那便是沒有實績嘍,」璟瑄鋒利的語言如同刀子,「又不知大人身為御史,在都察院任職多年,巡按、巡鹽、巡漕、巡農,您巡過何處?」

「上諫君王,下察百官,」璟瑄繼續追問,康熙也隨著她的話看向了李明玉,「您又為聖上和百官給出過何種諫言?」

春寒依舊料峭,可李明玉在康熙的注視下,後背卻已經濕透。

諸位大臣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已經開始竊竊私語:「他哪裡幹過公主所說的這些事情,不過是一個畏首畏尾又貪圖富貴的小人罷了。」

「下官不才,還求聖上寬宥,」李明玉已經跪地請罪,卻依舊不忘狡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臣今日參奏公主,正是臣對從前不作為的反思與補救之舉啊!」

這李明玉反應很快,臉皮更厚,他李明玉哪裡有多麼「憂國憂民」,不過是想踩著她上位,想成全自己的生前身後名罷了!

「本宮雖為女子,然心懷家國,願為聖上分憂,為百姓謀福。水泥之發明,實為本宮為國效力之實證,此等貢獻,豈因性別而貶?」

「若是本公主不配在這殿上,莫非爾等有更好的實績?」璟瑄眯了眯她的丹鳳眼,詰問道,「不知工部諸位大人,何人有堪比『水泥』之創造?」

李御史眼珠子一轉,便又開始了為自己狡辯:「公主雖有才幹,然而此舉不合禮法、有違祖宗!」

「時過境遷、世殊時異,禮法亦應與時俱進,豈可拘泥於陳規舊俗?」璟瑄似乎是聽了個笑話,「我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至今不過三代帝王,李大人所言祖宗,究竟是何人之祖宗?」

康熙聞此一言,心裡十分不滿,這璟瑄話里話外都是支持女子參政,實在是膽大包天!

胤禛、胤礽、胤禩等人紛紛抬起頭,一臉驚訝地看著璟瑄,似乎難以相信:璟瑄言語中不乏嘲諷之意,這可是大逆不道的話啊!

諸位大臣,尤其是一些被打壓已久的漢人,震驚之餘甚至心裡感覺舒了一口氣:「這福安公主太敢說了,她居然就這樣大剌剌說出來了。」

「大清律例中,可有一條規定女子不得上朝?」璟瑄橫眉冷豎,眼睛的餘光瞥到了康熙黑成鍋底的臉色,還是遞了個台階給康熙,「聖上允我在此,便是最大的禮法!」

「爾等若是再拿祖宗說事,大可設立祭壇,」璟瑄環顧眾人,「替本宮親自問問愛新覺羅的祖宗,看他們是否認同你們所言之禮法!」

康熙乍聞此言,面色稍和,這些年來他為了鞏固統治,一直向那「禮法」妥協著,不論是立太子還是祭祀前朝皇帝,他都做了。

眾人只知他推崇漢學,效法漢制,卻不知他也多有忍耐,可今日璟瑄竟然有此言論,他心裡實在是熨帖極了。

可到底,不能縱容了後宮諸人的心思,他之前受制於皇瑪姆太多,還是要告誡璟瑄一番。

康熙尚未開始敲打,那李明玉便又跳出來:「福安公主慎言,後宮不得干政,此事自古有之。」

「李大人,你可讀過書?」璟瑄哈哈大笑,「本公主竟不知,您這官位是如何得來的!」

「後宮不得干政一事,並非自古有之,而是自漢朝開始,」璟瑄已經替他尷尬了,「何況,我並非以後宮諸人,乃是受皇命上朝議事。」

「所謂的『後宮不得干政』,璟瑄不才,倒是有些見解,娘娘們身無官位,便不得提及政事,為的便是帝王不因私廢公,而璟瑄今日是堂堂正正站在此處與諸位議事,何來干政之一說?」

璟瑄言罷,朝堂氣氛再變。

那李明玉被她駁得說不出話來,一張臉氣成了豬肝色,他試著張了張嘴,卻早已無言以對。

康熙則是依舊神色莫名,對璟瑄的話不置可否。

胤誐就差跳起來鼓掌了,他覺得十分有道理,若是女子也能上朝,他便讓福晉來,自己在家睡大覺!

胤禩一直觀察著眾人神情的變化,尤其是康熙的態度轉變,越看越心驚,他心道:

乍聽璟瑄那番「祖宗之言」,還這璟瑄同老四一般,是個過於剛直的,不想竟是個能言善辯、懂得察言觀色的。

還好這璟瑄並非男子,否則實在是為老四送上了頗多助力!

胤禟眼下閃過一抹懷念,那人也是這般的牙尖嘴利:昔日她不願意嫁給自己,卻反問自己是否願意「嫁」給她。

當時自己不懂是什麼意思,今日這才品出些門道。這大清的男子與女子,地位之差距實乃天壤之別,額娘貴為宜妃,卻只能困於後宮……

其餘諸位大臣們,雖然內心並不贊同璟瑄的話,卻對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敬意。

康熙打量完眾人神色後,沉吟片刻,對眾人道:「今日璟瑄得以參與朝會,實乃有大功一件,若諸公及家眷中能有此功者,朕亦可許你們上朝!」

在場眾人摸不著腦袋,這水泥的功勞已經封了個公主,照聖上的習慣,既已經賞過,又如何會再賞?

最新小说: 父欲(H) 當攻略對象是惡毒反派們 炮灰女配升職記 頂罪十年,重生送前夫全家殯天 簪纓世族有明珠 從長生苟到飛升 婆家偷聽心聲,換親世子妃成團寵 何時杖爾看南雪 穿書女想撬我對象[七零] 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