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她的屋子是在上房西屋。
東屋是爹娘住,中間隔著一間寬敞的廳堂。
西耳房也打通了,作為她的書房,後頭還隔了一個小浴間。
這樣她有兩間屋,可以很寬敞地住著。
東屋那邊的耳房則是成了顧家的庫房。
廳堂用來招待家裡客人和吃飯用,就是村子裡的堂屋。
東廂則布置出來成為顧北亭的住處,以後顧北亭在府城,招待府城這邊的讀書人也有他們自己的空間。
西廂原本是敞軒,沒有大炕但有地龍,三面有窗。
一窗對著西屋,窗前有桃樹、一窗對著東廂,能看到東廂那邊的梅花、一窗對著南房,窗下有兩株石榴還有院牆角有木槿。
這樣的環境,原本是主家的書房,現在用來集中寫話本子,格局和環境都很合適。
之後是從東耳房有個穿堂過去東側院。
顧佳琪逛到這邊才知道,娘形容得並不完整。
從穿堂過來是個狹長的空地,說小院也行、說過道也可,說是主家的小花園也沒問題。
這裡種著兩株桃花和海棠,用寬檐廊子圍著,雖然沒亭沒閣但是有美人靠呀。
賞花閒憩再是方便不過。
再往南向才是那兩座跨院。
北座是兩間大屋子,都有火炕,原主家丫環們住處。
南座也是兩間大屋子,同樣的格局,是原主家小廝們住處。
這兩座小院連成一線又各自有寬敞院落,院中整潔沒有種植什麼。
但顧佳琪想像到了農家院子,晾曬衣物是方便的,能通風採光的。
一路往南的盡頭是茅廁,茅廁與跨院的夾角有道門進角院,角院也很寬敞,有柴房、雜房和廚房,水井也在這裡。
顧佳琪想到先前進宅子大門後看到的。
西側還有兩間倒座房、東側則是一個小些的馬棚,主家馬車也停放在這邊。
所以,這座價值一千五百兩的宅子,雖然只有一進一側再加一個角院,其實格局已經很齊全。
適合一般小家庭住。
對柳家、傅家那樣的大戶人家,當然是遠遠不夠住的。
柳君逸在柳家的逸風軒,都比這裡的主院大一點兒。
但是對目前的顧家來說,這宅子十分實用。
逛了一圈兒,顧佳琪很滿意。
當然,這種規格的宅子也就是離墨風書院近,才賣得這麼貴。
若在城東富戶區域,最多也就是一千二百兩。
因為對有錢人來說,這宅子太小了,不划算。
若是在城西小戶人家住的那一帶地方,一千兩都嫌貴,最多八百兩。
但顧佳琪看中的就是這裡離書院近,也方便做買賣。
她並非上趕著來府城居住,而是要集商、住和未來投資於一體,一舉多得。
逛了一大圈後,柳君逸就不得空陪她了。
顧北彥和顧北誠帶著其他九人,已經將院子裡堆積的東西都各自放置好了。
書桌椅安置在了西廂,自家的行李送到了側院北座,乾柴堆進了柴房。
顧家其他行李也搬進了上房,之後就跑來見柳君逸。
知道柳君逸是他們幕後的東家、賞他們飯吃的財神爺,都喊著要拜見一下。
柳君逸便與他們在西廂敞軒里說話。
顧豐氏陪著豐老太太四處逛了逛後就去了廚房。
廚房是之前陸續送東西過來就清理乾淨了的。
廚房裡柴米油鹽都有,她迅速燒了兩壺開水出來。
顧佳琪去看自己的房間。
她住的西屋朝著大廳開門,耳房那邊的門則是用書架給堵了。
西屋窗下是一張大坐炕。
窗側擺了張帶櫃的桌案,桌案上擺著一架琴,立刻吸引了顧佳琪的目光。
顯然除了柳君逸,沒人會做這樣的安排。
原身在傅家學過琴,因是從小定親註定要嫁入柳家這樣的高門第,柳君逸又是要考科舉的。
傅家自然也會盡心培養當時的傅佳琪。
女紅不擅長,喜歡讀書。
那自然是琴棋書畫都學過的。
正是那般培養過的女兒,突然發現不是自己親生女兒,傅夫人雖然翻臉絕情,但顧佳琪願意理解她。
顧佳琪沒有立刻去撫琴,而是懷念地笑了笑。
只不過她的懷念並非對原主,而是來自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