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貴州人也很聰明。
大家發現當地氣候適合將各種食物發酵,製作出當地特有的酸味。
而酸在製成之後,恰好又能代替鹽的作用,讓人吃了之後不再發虛。所以才會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說法。
不過酸不酸的暫時可以先不提,眼前這份放在烙鍋上的五花肉已被熱氣炙得兩面微焦,眼看就快可以開吃啦!
第161章
社區小店的抽油煙設備比較一般,也可以說幾乎沒有。
讓店子透氣的主要設備,就是敞門讓風直接往裡吹。
而且店裡的點菜、以及烹飪方式真的和自家炒菜非常像。
店內的肉菜價格基本在20~35之間浮動,素菜則是6~7元左右,甚至還可以單點雞蛋,一個2元。
吃烙鍋的過程,完全就是一場真正的烹飪過家家遊戲。
像隔壁桌的本地居民就點了兩個雞蛋以及一份韭菜,在鍋上給自己整了一份韭菜烙蛋吃。
而小羅則是把五花肉微烙過之後直接當菜炒。
她將五花肉炙得很漂亮,同時,還將另外單點的,7元一份芹菜、洋蔥、以及韭菜和包漿豆腐,一併放到鍋上烙。
芹菜和洋蔥被小羅當作五花肉的配菜用,沒放完,說是等會兒烙別的肉時還得繼續當配菜放。
韭菜和包漿豆腐則是被她單獨擱在一旁用油慢慢炙著,時不時還用小鏟子檢查一下火候。
小羅平時自己沒少做飯,估計吃烙鍋的經驗也很足,在鍋上刷的油不算很多,再加上鍋子中間凸起,多餘的油會自己往鍋子邊上滑下去。
烹飪過程中除了肉菜接觸鍋子時會時不時冒出煙氣以外,倒是沒禾嬡尺想像中那麼容易爆油。
戰況比隔壁桌看著好許多。
禾嬡尺巴巴看著小羅用鏟子在鍋上折騰,自己也心痒痒想試試看,不過還沒等她說出讓小羅歇會兒的提議,肉就已經好了。
「我們先把五花肉吃掉一些吧,空出來的地方我們可以烙腸子。」
「好啊,是這麼吃嗎?」
禾嬡尺學著小羅的樣子,將烙鍋上的五花肉與已經被烤軟的芹菜和洋蔥夾到一塊,蘸上店家調好的蘸水,再直接一口全部塞進嘴裡。
剛烤好的五花肉和配菜在鍋上熱得冒著油泡,在蘸水碗裡過了一趟,外頭的溫度已經略微降下來,吃起來仍帶著熱氣,卻不燙嘴。
店裡的五花肉還挺新鮮,雖然沒有提前醃漬過,但直接烙熟也嘗不出什麼奇怪的異味。
不過最絕的還是特調蘸水。
貴州蘸水的味道特別又複雜,禾嬡尺不太確定裡頭都加了些什麼。
醬紅色點綴著綠色蔥花的蘸水,散發著一股發酵物特有的咸鮮味,和裡頭的胡辣椒、折耳根、蒜末混合,還讓它嘗著起來辛辣中帶著清爽。
烤得微焦的五花肉往蘸水裡浸過,能讓蘸水的味道隨著每次咀嚼,滲入還沒調過味的五花肉里,使它吃著味道層次變得豐富。
與五花肉混合在一塊的芹菜剛被炙熟,可惜夏天的芹菜沒春天的嫩,吃起來還是帶了點兒筋。不過配上炙肉片,卻又給它增添一層蔬菜特有的纖維口感。
吃著有點兒像烤肉,又有點兒像炒菜。
吃炒菜嘛,肯定得配大米飯。
這麼想著,禾嬡尺便問小羅:「你要吃米飯嗎?」
這時的小羅剛把烙好的肉片卷在生菜裡頭塞嘴裡,嘴巴里滿滿當當,不好說話。只能點點頭,然後給禾嬡尺指出店裡大飯鍋的位置。
大飯鍋旁貼著一張已經脫色的紅紙,上邊用毛筆寫著一行字:米飯自取不要浪費。
字還怪好看的。
「菜不少,我們先各打半碗米飯吧?」禾嬡尺還不清楚新朋友的飯量,為了不浪費,準備按照量最少的樣子先少盛一些。
熱乎乎的大米飯被禾嬡尺送到戰場,烙鍋上的芹菜洋蔥爆烙五花肉便開始遭殃。
放在鍋上的東西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禾嬡尺不客氣地夾起一撮烤軟的韭菜,將滋啦作響的五花肉捲起來放進嘴裡,再猛扒一口米飯。
隨後便將目光轉至兩面被煎得外皮微焦的包漿豆腐上。
「這個應該能吃了吧?」
得到來自小羅的肯定,禾嬡尺便夾起一塊豆腐蘸上辣椒麵放碗裡。
再將筷子伸進蘸水碗裡撈裡頭的蒜末、香菜之類的碎碎,把它們擱到豆腐上,再一併吃。
入口瞬間,包漿豆腐薄薄的外皮便被牙齒挑破,裡頭帶著豆香的軟嫩被牙齒從縫隙中擠出來。
微麻咸香的辣椒麵和味道複雜的各種小碎料,隨著咀嚼逐漸與豆腐的嫩滑融合在一起,特殊的口感與調味讓人相當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