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道菜也有出色的地方,就是配在一旁吃的辣椒麵。
就連開始轉戰糟辣椒炒肉的大圈圈也邊吃邊說:「等會兒問問老闆辣椒麵在哪買的,我要打包一些回去。」
嘗過兩道葷菜的禾嬡尺,轉而將目標放至桌上唯一的素菜上。
今天大廚給她們配的素菜是一碗燒茄子。
燒茄子也是全國各地都有的菜,而這家店的燒茄子做法,也與禾嬡尺在別處吃的不太一樣。
這家店用豌豆燒茄子。
燒茄子醬色不濃,湯水很多。
鮮綠色的豌豆粒配上少量不怎麼辣的辣椒和茄子一塊燒制,上桌前再撒上一把蒜苗,這些又紫又綠又紅的食材躺在碗裡,讓這道菜瞧著相當複雜。
禾嬡尺給自己碗裡打上一勺燒茄子,再用筷子夾起一片送嘴裡。
茄子被燒得很爛,這一點,禾嬡尺在用筷子夾它的時候就知道。
香糯的茄子剛入嘴,裡頭茄肉便在口中緩緩化開,再嚼碎一顆新鮮豌豆。
爽脆的口感會快速給嘴裡軟綿的茄香帶來一陣清新。
禾嬡尺快速將碗裡剩下的茄子燒豌豆與米飯拌了拌,再端起碗,就著碗沿把米飯和茄子一塊往嘴裡扒。
燒茄子的醬汁帶著鮮香的醬味,配上米飯,竟然比肉菜吃著滿足感還強。
禾嬡尺把碗裡剩下的米飯配著茄子吃完,又沒忍住給自己再添一碗。
她往嘴裡塞進一塊爽脆的涼菜,帶著她的第二碗米飯,開始攻擊最後一道葷菜。
辣子雞。
平日裡說起辣子雞,可能最先在腦海中浮現的,會是川式辣子雞。
辣子的量得多,不然雞就不夠味。
雞也得多,不然吃起來不帶勁。最好來上一大盤,邊吃邊找才是樂趣。
先炸後炒,切得細細碎碎的雞塊藏在大把辣子之間,吃起來麻辣香酥,不管是配飯還是配酒,甚至當零食吃都相當可口。
不過得現做現吃,哪怕想辦法用烤箱或是空氣炸鍋加熱,下一頓都沒那麼香。
而貴州辣子雞則不同,屬於醬燒型,放得越久,吃著就越香。極其適合一次做一大份,吃不完下一頓繼續吃。
甚至第二頓用來配米粉米皮吃也是絕品。
貴州辣子雞用的辣椒和川式辣子雞也有很大區別,是糍粑辣椒。
糍粑辣椒帶糍粑兩字,禾嬡尺第一次聽說時還很好奇,以為裡頭加了糯米之類的東西,後來才知道其實糍粑辣椒和平時吃的糍粑完全沒關係。
指的的是辣椒的狀態。
製作過程不算太複雜,基本就是用不同品種的干辣椒泡軟,再烹煮片刻。
等干辣椒完全不干之後,再打碎。軟掉的干辣椒在經過這個步驟後,就會變得黏糊糊,看起來又糍又粑。
最後將粘稠的糍粑辣椒與喜歡的調料拌勻,再裝罐儲存即可。步驟不算複雜,不少當地人都會做。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味道在做辣椒時進行調整。例如只放鹽,就是基礎的糍粑辣椒。
也可以加豆瓣醬,蒜蓉等調料炒成蒜蓉豆瓣辣椒。
甚至還能在裡頭加糖加醋做成酸辣口,不過最終成品如何還是得看製作者的手藝。
做一份地道的貴州辣子雞,最好能從糍粑辣椒開始,曉樂私房菜的糍粑辣椒就是自己做的。
第176章
燒至軟糯的雞肉泡在用糍粑辣椒炒出來的紅油里,雞肉外頭裹滿已經被熬至絮狀的辣椒,乍一看有點像加了紅油或郫縣豆瓣醬炒的紅燒肉。
曉樂私房菜的老闆似乎很喜歡用蒜苗,辣子雞里也擱了不少作點綴。
已經吃到半飽的禾嬡尺現在已經沒剛才那麼急著想吃東西。
她甚至有閒情用上自己多年使用筷子的功力,一筷子把雞塊和蒜苗夾起,將肉塊湊到鏡頭前拍個特寫,好將雞肉外頭裹的糍粑辣椒絮也拍清楚,才將它放進嘴裡。
用糍粑辣椒熬的辣子雞吃起來軟糯油香,雞肉在燜煮之前估計過了一道油,嚼著雖軟,卻不散,還挺緊實,雞皮更是微焦軟糯。
糍粑辣椒雖然紅,加的量也多,實際上不算很辣。被泡軟再攪爛的干辣椒似乎不再完全是調味料的一種,它甚至能配著辣子雞吃下去。
隨著咀嚼,口中半生的蒜苗碎開,透出一陣清新香氣,能恰好將辣子雞濃厚的醬味中和。
這樣的辣子雞,最好再配上一碗熱乎乎的大米飯。
……
肚子好漲,家常菜太下飯,一不小心吃得太多。四菜一湯一涼菜已經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只剩菜汁。
吃飽喝足,干正事的時候到了。
禾嬡尺找到店私房菜的老闆,想找他取材試試。
人稱老羅的老闆兼大廚答應得倒是爽快,「行,你想拍啥隨便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