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就是個休息的地方,住得舒服就行。對於酒店來說,餐廳提供的餐飲味道如何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何將它賣得更貴,襯得起自家酒店那高昂的房價。
所以味道如何先不說,擺盤卻得好看,最好還要有點儀式感。
例如一份賣58的牛肉粉,除了主角米粉以外,還要用好看的餐具分別將蔥花、香菜、辣椒、花椒粉、花生、酸蘿蔔單獨分開盛放,再與粉一塊端上來。
這樣就能給人一種似乎特別豐盛的錯覺。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餐飲味道是否刺激。
一般情況下,會在度假酒店內進行餐飲消費的客人,比起味道,其實會更在乎環境景觀,以及獲得一個適合聊天、洽談些什麼的正式空間。
對於這些客人來說,比起餐食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吃的時候是否雅觀。
也就是不能加太多刺激性調味料,否則客人吃著半路辣出鼻涕泡得多尷尬。
所以酒店裡提供的餐飲,其實已經向吃著更溫和的方面特意調整過。
可惜貴州菜本身就屬於靠各種調味料殺出一片血路的菜系。往溫和的方向調整,便會很容易把貴州菜的特點幾乎全都調沒。
如何把握菜品味道和擺盤、吃起來是否刺激,是酒店大廚應該考慮的問題,禾嬡尺當然也不好插手,不過她可以在某些點上提供一些小的參考方案。
例如昨天她在前往觀景台就餐時,就發現用餐地點距離廚房遠,不容易保溫,導致餐食上桌時總是已經處於半溫狀態的問題。
如何處理餐食保溫,本來應由酒店方主動通過一些保溫道具處理。
但如果流程不方便,還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推薦客人吃火鍋,或是涼著吃也不影響味道的涼菜。
「和其他菜品相比,你們酒店的火鍋還挺不錯,而且擺盤設計很好看。哪怕客戶想在景觀台上用餐時拍照片也很合適。」
「缺點就是蘸水調製得比較一般,不太像貴州當地人調的,實在不行我還可以給你們提供好幾種新的蘸水調配方案。」
「蘸水用到的配料也可以像點心一樣單獨擺盤呈上桌,到客人用餐時再按照需求幫忙調配,這樣也能顯得服務費收得更合理些。」
除此之外,她還注意到酒店的餐飲部似乎人手有些不足,或是因為平時會在酒店裡用餐的客人少,所以餐廳備的菜總是不多,導致每次臨時點單時,上菜都會非常慢。
對此,她的建議是。
可以建議客人到外邊去吃。
有點離譜是嗎?
也不一定。
酒店客房服務部和餐飲服務給禾嬡尺的割裂感,就證明其實酒店本身對餐飲方面並不重視。
估計在管理眼中,這就是個添頭,沒指望靠它賺錢。
很正常,禾嬡尺也出來玩了好幾次,一般酒店主要靠房費掙錢,像小民宿,客棧,商務酒店其實也就最多提供個能湊合吃的早餐就行。
開在城市裡,稍微大一些的星級酒店也會提供不錯的餐飲服務。
通常這些酒店的餐飲服務不光對住客提供,還能向一般市民供應,所以更類似於開在酒店裡的正經餐館,需要和附近的餐飲競爭。
星級酒店裡的餐廳通常環境不錯,也適合待客,只要味道也達標,客人便會源源不斷,也屬於酒店的一項大收入,會得到重視。
度假溫泉酒店會比較特殊,因為地方大多比較偏,客人需要在酒店內就餐,所以才需要提供完整服務,但會在裡面消費的客人,卻僅有住客。
而禾嬡尺目前入住的這家酒店,總共只有60多間客房,哪怕全部住滿,客人也就僅有一百多個。
大多數時候,在度假酒店裡上班的工作人員能比客人多,餐廳也總是沒幾位客人。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覺得為了數量不多的住客一直養著好些廚子不划算,導致餐飲部還總是給人一種人手不足的感覺。
那麼這種時候,如果無法快速改善餐點味道,比起讓住客對酒店的餐食感到不滿,其實也可以選擇少賺這筆管理層本來就不太看得上的錢。
禾嬡尺記得自己第一次去廣西桂林時,入住的第一家民宿式酒店就將這點處理得很好。
那家酒店本身不提供餐飲服務,但是和她們對接的管家已經把附近的餐飲地圖整理得一清二楚,在入住的時候便會直接將飲食推薦信息發給住客。
住客哪怕不提前做攻略,照著管家提供的信息去吃,也能順利享用當地特色美食,還不怎麼踩雷。
一旦住客在跟隨推薦品嘗到合心意的美食時,哪怕吃的東西本身不是酒店提供的,住客也會將自己品嘗到美食時獲得的喜悅功勞分一點給酒店,留下好印象。
缺點就是飲食推薦得經常更新,且真正適合推薦,否則住客在吃到難吃的東西時也會認為是酒店方的問題。甚至覺得酒店在吃餐飲商家的回扣。
而這種做法,其實還挺適合現在她入住的這家度假溫泉酒店。
她之前在思考GG內容如何拍攝時,曾在各大平台仔細翻找過酒店的網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