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經營好吃蛙店鋪的人。
好吃蛙能在全國開上數百家連鎖店,當然不全是直營。
前期開店時,所有門店都由品牌方負責,到後期為了趁著品牌名稱打響,快速多賺錢,當然也免不了開啟加盟入口。
所以實際上,好吃蛙目前尚在經營的店鋪,有90%都是加盟店。
對於這些加盟店的經營者來說,這次退款造成的影響相當可怕。
會員卡充值是品牌行為,在會員們消費之後,對應的款項才會打入他們的門店帳戶當中。
所以他們既沒有提前收到會員們充值的預購款,也不能主動選擇是否給會員們退款,甚至不可能主動給客人提供舊版牛蛙鍋。
這讓所有門店經營者們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境地。
只能挨罵,不能還口。
咋辦?
找總部讓他們快點解決唄。
怎麼解決?
趕緊退款,平息風波?
對於各門店老闆來說,退款當然也是一種處理的辦法,畢竟會員們充值的錢又不是直接打到門店帳戶上,退就退了,對分店又沒影響。
但有些人卻不是這麼想的。
例如在某二線城市商圈開分店的老闆何平。
作為一名純投資者,他光看店內消費帳目,就能明白退款其實算不上什麼好的處理結果。
而且他大概能知道自己應該是在投資上踩坑了。
何平加盟好吃蛙是大約半年前的事,對,恰好就是好吃蛙不停做活動,並改版的時候。
好吃蛙品牌經營至今已接近九年,改版之前口碑不差,除了前些年的堂食不便時期,各門店數據都很好看。
堂食不便確實會對餐飲業造成巨大打擊,連鎖品牌好吃蛙也一樣。
店裡來的客人很少,員工也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按時到店,不少一二線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減少,聘請員工也變得越來越艱難。
為了讓『人』這個不可控因素變得越來越低,那幾年的預製菜技術愈發成熟,開始不停進入大眾視野。
專做連鎖店的好吃蛙當然也沒落下,品牌方為了繼續保持盈利,決定跟上大部隊,開始在預製菜上下功夫,研發出現在的新配方。
半年前,預製菜工廠也被安排妥當,可以正式上市。
這個時候,堂食恰好已經不受限制地開放一整年,餐飲業的復甦肉眼可見。
那麼好吃蛙在給出減少成本的新配方和經營方案之後,提供給投資者們看的數據,就會變得非常好看。
品牌方在與投資者溝通時,可以拿出往年的經營數據,以及新的成本,告訴他們。
「你看,往年我們的門店收入大概在這個數,成本減少之後,收入肯定會比以前更多,能少僱傭店員,不穩定因素也會降低。」
「有了新配方後,品牌可以時不時做活動,活動價格雖然比以前低不少,但是我們減少了成本,只要量走得多,就是賺的。」
「出售充值次卡,還可以促進客人多次進店消費,收入只會比以前更多,不比以前少。」
「可以到附近門店考察,最近做了活動以後每家門店的客人都在增加,新數據雖然還沒出來,但能自己看……」
投資一家連鎖牛蛙店所需費用不菲,何平當然不可能一拍腦袋直接掏錢。
但他耐不住各種數據轟炸,以及好吃蛙剛開始做活動時,各大門店確實很火爆的事實。
他心想:這不比股票靠譜?
投了!
當他真開上店以後,才發現事情不對。
最初那波活動流量過了之後,店裡客人開始減少,回頭散客不多。大多回頭客都是買了次卡來消費的客人,如果這批客人次卡用完,或是進行退款,門店收入便會一口氣大大下降。
退款不行。
他不贊成。
但不退款呢?
好像也不行。
到目前為止,其實已經有好幾撥客人直接開鬧。
要是天天這樣,店裡生意也一樣很難做,怎麼辦?
還得再待商討。
品牌方和投資人們需要商量如何處理退款,日後走向,投資收入等等各種和錢有關的事情。
而廣大食客們實際上更關心的是東西好不好吃。
所以禾嬡尺的視頻底下,其實不光有關於聲討好吃蛙的評論,還有不少討論哪家牛蛙更好吃的內容。
例如宋書語,她就在評論區聊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