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晴門口越來越長的隊伍,自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例如像麥園這樣的附近居民。
麥園發現湘中晴在排隊時,恰好剛從隔壁超市買完菜結帳出來,出來時候外頭的人流量嚇她一跳。
怎麼回事?
這也能排隊?
作為住在附近的居民,麥園當然也來湘中晴消費過,味道她很清楚,就一般。
不過這家店味道一般的店還沒倒閉,就證明它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每道菜的量都挺大、價格不高、而且還是現炒。
鵬城吃飯本來就不便宜,再加上它所在的商圈還算比較新,周圍選擇不多,還時不時推出一些工作日套餐值之類的活動,所以哪怕知道味道一般,麥園也偶爾會和家人朋友一起來。
有時候出門吃飯選擇的地方不一定要味道特別好。近、不貴、不用自己做、不用洗碗就已經足夠了。
對於麥園來說,這就是個吃便飯的地方。
神奇的是,現在這家店居然排隊了,人還不少。
好奇的麥園拎著超市購物袋,隨便找了個在湘中晴門口排隊的路人問:「你們這是排隊在這家店吃飯嗎?怎麼人這麼多,是在做活動?」
「沒有啊。」原本一邊嗑瓜子一邊玩手機的路人抬起頭:「我來吃牛蛙,這邊應該都是來吃牛蛙的。」
「牛蛙?」麥園更奇怪了:「吃牛蛙為啥不去對面的好吃蛙吃,這家是湘菜館啊,難道改成牛蛙館了?」
「好吃蛙在網上都被噴爛了,全是預製菜,這家好很多。不過這家店真的除了牛蛙以外別的菜都很一般,建議少點或不點……」
以前從沒在湘中晴點過牛蛙的麥園相當吃驚。
畢竟好吃蛙就在對面,她來這附近真想吃牛蛙肯定會選擇去對面呀?
不太理解的麥園回家便跟家裡人說起這事來:「那家湘中晴你知道吧,門口居然開始排隊了,隊伍好長,說是都衝著店裡牛蛙去的。」
「牛蛙?」她老公的反應跟她一模一樣:「那家店不是湘菜館嗎,吃牛蛙為什麼不去對面的好吃蛙?」
想不通。
但好奇。
沒過幾日,麥園便和她的家人一同坐進湘中晴店裡,結果發現路人們排隊似乎真有些道理。
「這份乾鍋的調味是不是和以前的好吃蛙有些相似,但是更香。比以前好吃蛙的好像還好吃一些?」
「仔姜的湯鍋吃起來也很舒服,口淡口重都能吃。」
「這倆你們喜歡哪種?」
「嗯——,很難評,乾鍋雖然油不算很大,但吃多了還是容易膩,和湯鍋混在一起吃最好。」
「也是哦,58一份,點兩份還沒有以前好吃蛙一份貴。你說以前我們怎麼沒在這家店吃過牛蛙呢?」
「因為對面是好吃蛙啊……」
像麥園這樣因為湘中晴門口忽然排隊而對它產生好奇,最終進店消費的附近居民數量不少。
而牛蛙的味道,顯然也能讓他們獲得一定的回頭客。
接下來,哪怕禾嬡尺的《鵬城牛蛙哪家強?優勝者竟然是???》熱度下降,這家店也能開得長久。
前提是主廚不走。
最近湘中晴的主廚於平勇走路有風,相當牛氣。
老闆最近對他的態度大變樣,甚至還給他加了工資。
底薪漲、績效漲、還有分紅,像是生怕他一個不高興直接跑路似的,在此之前,於平勇從未在任何一個工作的地方受到過這種待遇。
舒爽。
只是除此之外,他還有更高興的事,那就是他的廚藝受到了認可,而且是非常多的認可。
對他來說,這是相當特殊的體驗。
於平勇原本會入行,僅是為了賺錢而已,對於別人是否覺得他做的東西好吃根本不那麼在乎。
炒的菜好吃不好吃無所謂,反正他人在廚房,難吃罵他,好吃誇他,他都聽不見。
只要老闆付工資就行。
後來小眾點評出現,食客和店家的交流變得更方便,他卻也從來不看店裡的網絡評價。
理由很簡單,在他的認知里,店裡評論區不是食客和廚子交流的地方,更像一個攬客招牌。
所以處理好它,是大堂經理,或老闆的責任。
與他無關。
只是最近他變了,開始在自己的工作上找到了樂趣。變得喜歡看人誇他,閒時經常跑去看各種評論。
他不光在點評上看,還收藏了禾嬡尺的視頻,翻著彈幕和評論區看。
「誇我的牛蛙好吃?嗯,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