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圓進私房菜的老闆最近體會頗深。
圓進私房菜也是一家被小遲推薦過的老菜館。
開業至今十八年,已從最初的四桌小店,慢慢變成現在這家大堂能放八張桌子,外加兩包廂的中店。
老闆炒得一手好菜,各種常見湘菜都做得不差,而最受老客們長久歡迎的,則是店裡的炒香乾。
圓進私房菜的炒香乾和平時大家常見的香乾不太一樣,是嫩香乾。
原料香乾來自攸縣。
它吃起來不像一般香乾那樣硬、紮實、反而跟豆腐一樣軟滑,除此之外,又比豆腐多出一層煙燻香。
最妙的是,它比豆腐還容易入味,與大蒜葉或是芹菜一塊炒了就算是半葷,配大米飯香噴得很。
要說老闆炒菜炒得好,那麼老闆娘就是會折騰。她是思考型美食烹飪愛好者。
總是做一樣的菜會讓她很煩,她更喜歡看各種美食視頻,學著玩創新。
像之前網上火過一陣的無刺三味魚、爆炒毛肚、貴州酸湯鍋也被她用各種自己熟悉的方式改良了試著做過幾次。
要是自己嘗過覺得還不錯,便會把做法教給老闆,好添到菜譜里讓客人嘗。
這種老菜新菜總能換著吃的店,當然容易得到當地居民的喜歡。平日裡要是走進店,便總能偶爾聽見本地人說上兩句「可以」。
不過最近,店裡的氣氛確實是稍微變了些。
能深受湘潭人喜愛的老店,當然也能獲得遊客們的歡迎。
目前在店裡吃飯的客人,多是新舊參半,有時可能遊客還多些。
與含蓄的湘潭人相比,某些遊客,尤其是年輕些的遊客,那真是在用言語表達情緒的時候完全沒有母語羞恥。
而且不同的人,給的反應還不一樣。
有些遊客能在老闆問味道什麼樣的時候直接乾脆地回答:「好!」
有些則會比起大拇指說聲:「厲害」。
有些遊客不用老闆問,只要吃上幾口菜就兩眼放光,然後趕緊扒拉自己的同伴,說:「快,嘗嘗這個!」
隨後緊盯同伴的臉,像是找到寶藏似地問:「怎麼樣,好吃吧!」
年紀更小一些的小朋友詞彙量還不多,只好在嘗過美味後,一邊咀嚼,一邊輕輕拍手表示認可,然後張嘴再來一口。
最誇張的則是某些來自美食荒漠的客人,他們誇得是相當具體。
「老闆,你這手藝真的,要是在我們那開家店,賺的錢你能直接在那買套房!」
「不,一層!」
如果這時老闆疑惑地回一聲:「啊?」
那麼,這位客人就會非常詳細地告訴老闆,在他們那賺了錢買樓的湘菜館老闆是怎麼開的店,開了幾年,賺了多少錢,但手藝比他差上好幾條街。
除此之外,一些不善言辭的客人,還有可能選擇在小眾點評來上一段文字評價。
哎喲,真是情緒價值拉滿咯。
……
有過多次取材經歷,已經掌握如何為人提供情緒價值的禾嬡尺,正在酒店裡查看自己這些天獲得的『價值』。
就是錢啦!
拍攝探店視頻時,禾嬡尺在APP里獲得的影響力收入,直接跟商家收入掛鉤。照理說她的影響力越大,粉絲數量越多,到店裡消費的客人越多,她賺得也越多。
以前一直是這樣的。
但這回不同。
湘潭大部分店子能坐的客人都不多,哪怕一直連軸轉,實際上各家老闆們的收入也相當有限。
她在湘潭待了這麼些日子,幾乎每天都在探店、編輯分鏡、剪視頻之間度過,還整出挺大動靜,漲過大幾十萬粉。
但湘潭為她提供的收入,其實並不比之前她去其他城市拍攝的作品高。
這麼些店加一起,哪怕是在人流量最多的國慶時,為她提供的收益也就大概三千不到吧。
能賺這麼多,還是因為她推薦的驢肉湯鍋館子是家大店,而且還在湘潭開了好幾家分區連鎖。
其他小店提供的收入與其相比,算起來都是零頭。
話說回來。
一天賺三千確實很多,非常多!也確實應該滿足了!
只是與之前的收入相比,則會顯得她好像沒有太多長進。
要知道,禾嬡尺在清明的時候,依靠廣西作品以及鵬城系列,日總收入就已經突破過三千大關。
不說別的,就連之前她在為老東韓國烤肉寫《怎麼會有花錢越少,吃著越好的烤肉店?》的圖文筆記時,也曾創下單品牌四千影響力日收益的記錄。
而現在的她已經是全網粉絲破百萬的博主。
總不能跟自己還只有幾萬粉的時候比吧?
確實不能。
禾嬡尺將日收入頁面拉直最下方的統計總數。
2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