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人連忙做出了阻攔手勢,說道:
「萬不可去!」
「為何?」
「哎,有那好奇之人,結伴去探尋,結果無一人回來,後來失蹤的人多了,咱們感孝城的城主下令徹查,發現是亂葬崗出現了一尊陰煞。」
「哦哦哦!我說的前段時間,城主怎麼派人前去絞殺,聽說金丹期修士就去了四五位。」
祝無邀摸了摸下巴,感覺這話里話外的,信息挺多。
感孝城的城主,能派出四五位金丹期修士,說明他本身境界應是元嬰期。
雖說此城規模宏大,但一位元嬰期,可為大宗長老、小派掌門,或者家族的族長。
即便當個散修,那也很不得了。
看來這感孝城,並不屬於巨闕派管轄的轄地。
應該是這位城主的私人領地……?
更何況,還不僅城主一人,這樣的修士配置,就用來管一座城池,未免大材小用了。
也許此地不該喚作感孝城,還應該有個感孝宗、感孝門之類的。
還有就是——陰煞。
祝無邀第一次聽說這個東西,還是在「長壽客棧」那件事中。
也正是在那件事裡,她正式邁進了修道路的門檻,獲得了無鋒劍的原石料。
據說陰煞的形成,需要死者生前受盡折磨,一口怨氣凝而不散,使其魂歸屍內。
多數情況下,並不能保持人性。
祝無邀大概能和陰煞打個四六開,若是保持了理性、能自主修行提升實力的陰煞,她也許打不過。
四五位金丹期修士?
這是看熱鬧的人誇大其詞,還是陰煞實力過強、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多叫了些人過去。
如果這是落子結緣的效果,應該是無鋒劍的機緣?
祝無邀琢磨了好半天,總覺著感孝城這事兒,似乎另有隱情。
水很深啊。
她在心裡列了個一二三四,打算做足準備,去探下亂葬崗。
第二天。
祝無邀打聽明白了感孝城這個城名的由來。
據說,此地本來名為離泉鎮,因其一處格外清冽的泉眼而得名,某日,當時還是散修的宣城主、攜夫人在此落腳。
本來兩人只想暫住,誰知,城主夫人有了孩子。
因此小住變成了久住,久住變成了定居。
兩人過著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共同教養兩個孩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宣城主的妻子重病,遍訪神醫無果,只能久臥於病榻。
有一神人途徑,感念其夫妻至情,給出了個藥方——
取其骨血至親的一心一臂一眼,入藥為引,才能治好此病。
兩人憐惜子女,不願讓任何孩子為此付出性命,因此瞞下了消息。
誰知,有一僕從曾受夫人大恩,竟然為了救人、向那兩個孩子走漏了風聲。
大女兒和二兒子為純孝之人,爭相犧牲自己,以求手足活、母親活,二話不說、救母剖心。
宣城主悲傷欲絕,忍痛烹藥,可藥端到夫人面前,竟似母女連心般,夫人高聲悲呼——「痛煞我也!」
竟然氣絕身亡。
宣城主失妻、喪女、絕子,一天之內,滿頭白髮。
離泉有感,為之泣絕。
自那時開始,離泉鎮日漸繁榮昌盛、竟有如神助,世人皆言,天有情、感其孝,故降祥瑞、風調雨順免天災,使純孝之人安眠。
故名感孝城。
第176章 許諾
世間事,還真是大同小異。
也可能每個世界的發展過程中,總是會呈現出趨同的趨勢,出現類似的人、發生類似的故事。
祝無邀覺得,這個故事似乎少個結局。
少個童話故事般「美好的結局」。
穿越之前,她曾看過類似的故事——
妙莊王共有三女,分別名為妙緣、妙音、妙善,三公主自小時起便才華橫溢,頗有仙緣,寧願捨棄皇家富貴,也要尋寺廟修行。
惹得妙莊王大怒、放火燒寺。
幸得信眾及時將她藏到了山上,躲過一劫。
妙莊王后來重病纏身,鐵拐李化仙人為他診治,給出藥方——需要親生骨肉的一眼一手為藥引。
大女兒和二女兒拒絕舍己救父,唯有妙善公主願意獻出自己的手臂和眼睛,以求父親痊癒。
正因舍己救父的孝心,妙善公主功德圓滿,得道飛升。
妙莊王幡然醒悟,為女兒建造全手全眼佛像,工匠誤聽「千手千眼」。
是為「千手千眼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