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兩不相欠
有了這件事作為藉口,祝無邀在東極城留了下來,廖長老沒將她帶回青雲門。
不僅如此,還另贈了美酒數壇。
這次不是為了夢中悟道,而是為了一醉解千憂。
卻之不恭,祝無邀未曾推辭。
尋到季月章的蹤跡之後,過往的虧欠、仇怨,仿佛在逐漸消解,繼而因果了結,這便是「前頭無路」,讓人不知該去往何處。
她沒有過多沉湎於迷惘之中。
這樣的事情,放在初來乍到時、能讓她消沉三四日。
可放到現在,即便是處於消沉情緒時,也會本能地去思索,這件事情該怎麼處理,能夠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收益,又能藉此達成什麼目的。
廖長老離開後。
祝無邀拍開酒罈的泥封,幾口烈酒入喉,伴著火盆中燃燒的紙錢明光,突然想到了第一次與封婆婆相見的場景。
她突然意識到——
從始至終,封婆婆都沒說過她是中毒。
而且,似乎不贊成自己去摘星樓。
但在這份勸阻之外,更多是在冷眼旁觀。
兩人非親非故,封婆婆好心勸兩句、已是仁慈,不該要求太多,但祝無邀如今回想,卻能夠看清更多,她察覺到了封婆婆的兩難與糾結。
似是早就看穿了所有。
不忍看自己一無所知地入局,卻又不願意攪亂這盤棋局。
放下酒罈。
祝無邀目光沒有焦點地落在前方,抬袖擦去嘴角邊的酒漬。
說起來,自己之所以會來東極城,除了原身本就有的舊仇之外,還有封婆婆那句「前頭無路,可向來處尋」的緣故。
封婆婆提醒她這句話時,到底是選擇了幫她、還是選擇了成全摘星樓的布局?
隱約之間,察覺到自己又入一局。
祝無邀沒有氣餒。
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更何況,若真如她所想,恐怕自己剛來到修真界時,便不知不覺步入了棋局之中。
她面對的,是摘星樓,是卦修,是最善於抽絲剝繭、辨明因果之人。
什麼樣的因、能推出什麼樣的果,什麼樣的故事發展、能夠促成什麼樣的結局,沒有比摘星樓更善於此道的了。
更何況,即便一人之力有限,摘星樓也能夠彼此佐證、互相幫扶。
換而言之——
若占據主動的前提下,算計她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外來客,還能輕易讓自己掙脫困局,那摘星樓也該完蛋了。
還當什麼四大宗之一,不如收拾收拾讓位得了。
一壇酒下肚,祝無邀正視了自己的失敗。
其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點是——
摘星樓或許是「正義」的。
祝無邀始終認為,若一個人占據的位置足夠高,站在了能夠制定規則的高度,並且所制定的秩序成功維持了安定,那麼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很可能擺脫了個人私慾、更趨近於大義。
所以,會為了群體利益而犧牲個體福祉。
她或許看不清摘星樓具體如何落子,但大局的走勢足夠明了。
即便摘星樓的態度足夠溫和,但選擇權需要握在自己手裡,不能被旁人左右。
酒罈空空如也。
被祝無邀放於身側。
她站起身,手中無鋒劍現形,在空無旁人的墳場,在一樁恩怨因果了結的當下,劍勢凝起,於虛空之中聚起鋒芒。
它劃破虛空、斬向虛空。
明黃紙錢無風自起,隨著劍刃破風,席捲飛揚,似無數枯黃落葉飄揚,洋洋灑灑,祝無邀立身於其中,發尾與灰燼糾纏不休。
寂寥,蕭索。
這是落葉劍法第四重,今日初窺門道。
祝無邀未曾在夢中悟道,她在清醒至極的現實里,斬出了這一劍。
此劍若成,需斬斷因果,身無羈絆。
直至她與世人,兩不相欠,方能成就這最後的一劍。
恐怕,她之所以能在夢中悟到那半式,不僅有青雲門試劍虛境的緣由,更多是因為,她還上了虧欠季月章的那筆債。
這是繫於她身,權重極大的一樁因果。
落子結緣要她落緣,落葉劍法卻要她斬緣,摘星樓給她配置的這身功法,倒真是有意思。
祝無邀將紙錢盡數填進火盆里,直到盡數化為灰燼,方才下山。
————
墨痕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