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敗,她雖有憾、卻無悔。
————
明燭與崔蘅等人正在趕往南方。
她們並未按照北玄、中陵、南離的路線行進,而是繞了個較大的圈子。
崔蘅傷勢恢復得很快,對凡人而言的致命傷,對修士而言卻不怎麼要命,再加上祝無邀所贈之物,對於剛入修真界的明燭、崔蘅而言,簡直是雪中送炭。
祝無邀吸取過往教訓,不想過多摻手明燭的道路,因此所贈之物不多。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飛奪環。
明燭境界雖高,對修真界之事卻兩眼摸黑,葛明生偶爾遞送來的紙條、提及的隱事秘辛,堪稱金手指。
「……凡人手刃修士,得來修為,驚世駭俗;境界提升之快,亘古未有。」
見對面傳信之人提及此事,明燭有些說不清的緊張,她連忙往下看去,心中莫名有些在意對面態度——
「若能早一二十年,教修士心中敬畏,何至於我雙親喪命。」
她筆鋒一轉:「又想到,若此事傳開,修士為了不被尋仇,對其血緣、親朋趕盡殺絕,又當如何?修士為了讓自家小輩走捷徑,故意製造仇怨、以行奪取機緣之實,又會釀就多少慘事?」
「不過,終究是好事一樁,至少給了世人反抗的可能。」
「若有膽以凡人之身,持劍斬向修士,無論今日我、還是舊時我,心中皆是敬佩。」
不知不覺間,明燭嘴角向上揚起,對於這隻見其信、不識其人、無法回信的筆友,更有了幾分惴惴不安的期待。
觀其書信,此人看待問題面面俱到,並不偏頗。
多數時候語句精簡、乾脆利落,剛剛那少見的長信,讓明燭知曉了這位筆友舊事,也不知道到時候見面挑明,她會不會生氣……
明燭覺得,她這個未曾謀面的筆友,看起來可不是什麼沒脾氣的人……
將紙條上有用的消息默記在心中,計算著各宗可能會封路的時日,明燭將紙條燃去滅跡,重新將飛奪環放入木匣中。
————
葉小舟在收到傳訊符時,便立刻離開唱曉鎮、往摘星樓趕去。
顧亦觀不知祝無邀何時會想到紫氣的事,只能靜坐於懸詩院中,在桌上擺開宣紙,閉目養神。
周圍不知分寸的旁宗修士,已經被葉小舟斬殺殆盡,唱曉鎮很安全,至少,不會有能威脅到顧亦觀的事情發生。
她難得清閒。
直到李城管敲門再至。
顧亦觀睜開雙眸,將院門敞開,迎李諺進來:
「坐。」
李諺連道不敢,站定在一定距離外,開始絮絮叨叨、念著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看起來像是在沒話找話。
顧亦觀聽了幾句,就猜出了她此行為何,這是提心弔膽、害怕被抓著錯處做文章。
「庫銀何在。」
隨著顧亦觀將這樁事問出口,李城管微不可見地鬆了口氣,當即開始訴苦、訴難,將事先準備好的說辭念出,顧亦觀耐心聽著,時不時點頭。
其實,李諺此人她很放心。
安慰了她幾句,表明了摘星樓態度,顧亦觀問道:
「這十年間,院中二人是如何度過的?」
「啊……顧師姐,其實那位吳姑娘是個挺好的人,她還想幫我頂罪來著……」
李諺猜到了「吳姑娘」的真實身份,卻不敢挑明,只能挑揀著能說的,將十年春秋的俗常道來。
第542章 緣份的開端
章知寒下山不過兩年而已。
他本來以為,組建一支隊伍是件艱難的事情。
雖然精通於排兵列陣,也懂得許多兵家謀略,可如何與「人」進行溝通,對章知寒而言是個天大的難題。
這是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來的——他似乎無法與人暢通無阻地進行交流。
比如,章知寒在摘星樓里的人緣,遠遠比不過宋柯子,無論向旁人強調多少遍、宋柯子是個壞人,別人總以為他在開玩笑。
所以,當方掌門離開摘星樓前,將章知寒叫到悟道堂時,發生了如下對話——
「掌門,我誤入兵道良久,連宋柯子一人都應對不了,如何去捭闔天下局勢?」
「此言謬矣,若刀兵相見、他非你一合之敵;可若是將他放在千人之中,任其作為,千人將分崩離析、棄你而去。」
章知寒點了點頭,頗為認可,他說道:
「掌門,那你能贈我一支傀儡騎兵嗎,以我之能,可同時操縱三千五百人突圍攻殺,到時必能成為一隊奇兵。」=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