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崩決之前,永遠向前。
第605章 作者瞎說(三)
有人問我開文初為什麼不喜歡祝無邀,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知道她的結局。
面對一個悲劇色彩的角色,我是抗拒的,始終在進行情緒隔離,甚至會想,她做錯了事情,所以悲劇的結局,是合理的。
至於為什麼要讓她做錯事、通往這樣的結局,而不創造個像其它般有人格魅力的主角,則是緣於另一個原因——
「祝無邀這個角色,承載著我的自我厭棄。」
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不喜歡這樣的她。
或者可以這麼想——我創造出了這樣灰色的世界,四宗、甚至黎城都不代表著正義與光明,而葉小舟、顧亦觀、付山她們這些非絕對正面的人物,比我描寫的比主角更為出眾。
全文是這樣的基調,說明我沒辦法寫好一個「叫囂正義的主角」,又為何唯獨賦予主角初來乍到時、這樣膚淺的正義感。
因為她映射的是,我無法認同、無法回頭的過去。
我被困住了,所以有了她,我希望她替我走下去。
有些朋友看前文時會感到不適,想一想也很正常,我在寫某些劇情時、就是在強忍著不適落筆的。
我對於「正義」的態度較為含糊,全文的態度大概是——不合時宜的、被利用的正義會成為罪惡的幫凶,而多數人的利益,或許看起來更像正義的模樣,所謂的善惡只是立場不同,當一個人追尋正義時、很有可能會給無辜者帶來苦難。
我認為主角做得某些事是錯的、和過往的我一樣是幼稚的,理智讓我在文中點明這件事不對,本能又免不了找理由、對「自我」進行維護,這就是「偽善感」的來源。
這就是第二種結局的原因。
既然她承載著我的晦暗與「卑鄙」,那麼——
「既然我想活,為什麼讓她死。」
所以,既然我擅長布局、埋伏筆,那就必然會給她留下活路。
我一定要讓她活下去。
哪怕沾上了別人的血,哪怕不像其它主角般光輝,哪怕她有很大的缺點,即使顯得偽善、糾結、不夠偉大,我也一定會讓她活下去。
這是份不容拒絕的「邀約」,來非所願。
她卻實實在在死了一遍。
我不接受她「一死了之」,不接受她「萬千榮光加身的死亡」。
誠然,死亡會讓她做錯的事、看起來有了交代,有了高高在上的道德立場——「她都死了,也算彌補了錯誤吧。」
但我不接受,既然她承載了我的「自我厭棄」,那就要和我一樣「自私」。
哪怕她與故人不再相見、哪怕疲憊至極、哪怕心中有愧、哪怕前途未卜……她也要永遠向前。
這篇文承載的中心思想極為簡單,甚至像一句廢話——
「人只要沒死,就要拼盡一切活著。」
人如果死了,再多道理都是空話。
全書的主旨是這樣的,也就註定了,祝無邀需是一個普通人,才能將這樣的主旨詮釋得淋漓盡致。
後來,之所以寫順了,其實是她慢慢向前走,走到礦場的那段劇情——像是突然喘了一大口氣、然後一切開始生長,她突然有了自己的靈魂。
對,祝無邀長出來了。
我像是也鬆了口氣。
那麼,她便不再是我,而是我所愛。
我或許不好意思為自己開脫,但我可以窮盡筆墨、為我所愛者增光添彩。
也因此,以「崩決之前、永遠向前」、這句礦場中曾出現的話作為結尾,因為在我心中、她的靈魂由此誕生。
之後緩慢的、徹底與我分開。
所以我才會回頭修文,將礦場副本前的情節,修了一遍。
就是,可能對不起朋友們了,這個主角創造的不完美,結局也沒有道德優勢,她沒有「像主角一樣光輝無比的死去」。
之前,我對她的態度總是模稜兩可,我更喜歡或許不坦誠、但三言兩語能講清的理由,若說起真正的理由、總免不了自我剖析,這讓我有些反感,我可以在深夜裡獨面自我、甚至痛哭流涕,但拿上來供眾人點評,這就有點兒不對勁兒了,我其實覺得、沒幾個人配指點我的靈魂。
我這篇寫得也有點生硬。
實在彆扭。
而且「坦誠」,很可能在之後迎來「惡意」,這是個傷害來臨的前搖。
好在能追到這裡的朋友,都是被我在書里刀過無數次的,所以——就算你們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我也認了,就當一報還一報了。
我刀了讀者,讀者還我幾刀。
邏輯合理,動機成立,可以理解。
其實我是個很樂觀的人,我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灰色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認為利益左右了局勢、但理想的光芒乍現。
這本書最後幾章,確實把我寫傷了。
大概四小時兩千字,導致我每天晚上寫文、變成了每天通宵寫文,睡不好就會頭疼,寫一會兒哭一會兒,哭完了更頭疼,但沒關係,我會吃止疼藥。=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