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怎麼實現萬眾矚目呢?」喬雲忻並沒有被最後的一句高帽唬住,依然好奇地問道,「這個方案也在滄溟的備用里,可我們一致認為,無論怎樣鋪天蓋地的宣傳,作為一場小提琴表演的前奏,都太俗了。」
更嚴格地說,是季滄溟覺得太俗了,但在外人面前他還是想給季滄溟留點面子,以免別人覺得季滄溟是個狂熱分子。
季滄溟發現了他措辭的微妙區別,眼神里露出了些許笑意。
趙聞倒是沒聽懂這段話里暗藏的玄機,只是深吸一口氣,說道:「我們準備製作一部紀錄片,一部分期播放、展示我們樂團的紀錄片,而貫穿於這個紀錄片的,就是喬先生您的練習,以及您作為小提琴手的正式出場。」
第46章
和安交響樂團不是國內最大的交響樂團, 但是國內最活躍、也是國內在國際上最知名的交響樂團。
和其他樂團相比,它的商業化推進工作非常成功,可也僅此而已——如果對比對象加入其他音樂領域,那交響樂團的商業化和沒有也沒什麼區別。
因此趙聞的建議一出, 兩個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趙聞希望以喬雲忻帶動整個樂團的商業化進程, 作為回報, 他們願意為喬雲忻在音樂界的出場鋪路。
趙聞的建議乍聽起來和喬雲忻之前說的「我們覺得用鋪天蓋地的宣傳作為一場小提琴表演的前奏太俗了」完全相悖, 但趙聞的判斷並沒有出錯,喬雲忻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牴觸商業化的意思。
他和季滄溟從來就不是那種覺得古典音樂沾染了商業就要完了的老頑固, 在他們看來, 只要樂團的音樂水平沒有下降, 商業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他們純粹是覺得鋪天蓋地的GG未必能達到萬眾矚目的效果,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讓人覺得他和尤湘除了音樂水平外並沒有太大區別。而且打GG然後出場什麼的真的太普通了, 普通到兩個人覺得沒有什麼美感。
但是紀錄片的話……
「趙團長可以繼續說服我們。」季滄溟並沒有掩飾自己對這個提議的興趣, 從容說道。
喬雲忻在一旁點頭, 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趙聞沒有因為他們的鬆動放鬆,反而更認真了:「紀錄片市場的關注度總體來說不如綜藝, 即使是最受歡迎的紀錄片,它的熱度最多也就小熱門綜藝, 不能更高, 但紀錄片有紀錄片的優勢——它給人的印象比較好, 即使熱度不行, 也不會影響出鏡人的社會評價。我們會請一流的紀錄片團隊操刀,嘗試著往大眾可能喜歡的方向製作。」
趙聞的語速不快,但聲音很清晰:「我們並不否認,我們準備借喬先生的東風打造一部有可能成為爆款的、將我們樂團在大眾層面的知名度打出來的紀錄片, 但我們允諾,這部紀錄片會以喬先生為主線,我們樂團也會以最高的稱讚、最好的禮遇迎接喬先生的到來。」
最後一句話說完,車裡安靜了好一會。
趙聞在耐心等待他們的回覆,喬雲忻和季滄溟也在認真思索他的提議。
終於,喬雲忻看向了季滄溟,後者點了點頭,喬雲忻便把自己的想法如實說了:「我們對這個提議很感興趣,但具體細節我們希望再商討,而不是立刻答覆。」
趙聞並不失望,反而長舒了一口氣,笑道:「這是自然,我的目標也不是今天就把事情談完,而是想先下手為強,給兩位留一個深刻的好印象。」
趙聞說完,非常有分寸地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然後道別離開。
喬雲忻看著他的背影,想到他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一句廢話的交談,語氣里都是讚嘆:「如果我有這種能力……我也不用直播賺錢,打亂我們早年定好的計劃了。」
季滄溟聽著,不置可否:「你真的沒有這種能力嗎?」
喬雲忻回頭看他,季滄溟神色認真,卻很溫和:「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我早就死了;如果你表現出這種能力,我也早就死了。」
被這麼認真地夸著,熱度又悄悄、悄悄爬上了喬雲忻的耳根。
他迅速轉移了視線,虛張聲勢道:「不要轉移話題啊!我們現在應該討論的不是趙團長的建議嗎?」
.
最終,兩人並沒有繼續討論這件事。
就像他們回復趙聞的那樣,他們對這個提議其實沒什麼意見,差的只是細節的商定,所以季滄溟非常乾脆地把趙聞發來的方案轉發給了自己早就給身邊人找好的律師和職業經紀人,讓他們細緻研究後再報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