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1 / 2)

現在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這兩隊人馬打得配合有多妙。

聽說最後階段,各家搶著送糧,就是為了延長審查的時間。

因為那些作坊老闆們發現,過了審查的作坊園,效率確實增加了。

人家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促進大家生產。

不管景大人還是劉大人,指點都很到位。

這些指點肯定要收費的,費用也不是人家拿,就是給災區捐糧。

這般做法,誰又能指摘什麼。

一心為百姓,一心為平臨國,只會讓其他人自慚形穢。

不過很多人多了另一個疑問。

那就是審查隊伍里的周大人,您跟紀楚紀大人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啊。

你們的關係,跟傳聞中一樣惡劣嗎?

還是說,大家想錯了啊。

紀楚跟周大人只是私底下會面,表面依舊裝作關係一般般。

至於到底如何?

你們自己猜去吧!

他們才不說呢!

等著京城的事情處理完,紀楚也收到老家的來信。

此次大旱,原化州也是災區之一,好在情況一直都算穩定。

紀楚家的存糧,甚至存款都花得差不多,基本用於接濟周邊百姓。

好在旱情一過,附近的水泥廠就能開工。

皇上賜下的別院也兌現了,當地已經派人去修繕,估計年底之前就能住上。

紀楚跟樂薇肯定是住不成了,能讓家裡人換個環境也是好的。

可皇上的賞賜不止這些,紀楚幫他解決心腹大患,還挽回他的名聲,更把災情一事處理得極好。

就這樣,還要趕緊回昌河州,安置逃荒過去的百姓。

皇上知道他的能力,更知道他的抱負,想來想去,只能賞賜金銀無數,再加官晉爵。

只是這次的加官晉爵說高調也不算高調。

自然不如薛明成直接升為江浙總督,還要管著市舶司高調。

經過這事,薛明成算是破了心魔,做事更加膽大心細,讓他負責稅收連年增加的市舶司肯定沒問題。

而江浙總督,也是繼續處理土地兼併的事。

同時就連浩州的杜知州,以及安濟府較為配合的王知府他們,也接手紀楚跟薛明成的差事,繼續給災情掃尾巴。

這些升官都擺在明面上,聽起來就高調。

到了紀楚這,皇上這冥思苦想,細數紀楚的功績,做了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愛卿,這建業侯的印章,就不必歸還了。」

別說紀楚一頭問號,就連張太監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建業侯?!

確定?!

直接給紀楚封侯嗎?!

可要是仔細想想,紀楚的功績,確實值得封侯。

那西北的礦路是他帶來,滇州府的棉花路,是他學生按照他的步子,一點點建設的。

還有各地興起的火器,以及各地終於成規範的工業作坊園,還有蓬勃發展的數科。

再加上東北不僅開疆擴土,還帶去那麼多百姓,安定邊疆,駐紮開荒。

紀楚還要留在那很長時間,直到岐州安穩,逃荒過去的百姓在那邊定居。

這些事聽起來簡單,可若沒有一個能鎮得住的人,必然會出亂子。

大家都知道,在岐州沒有徹底安穩,甚至草原沒有徹底穩定之前,紀楚要一直留在邊塞。

今年的旱情更是他一石二鳥,甚至三鳥,把原本會釀成大禍的天災悄無聲息化解。

再加上,皇上的威名傳遍四方,他愛民如子的名聲,也是因紀楚的手而起。

所以怎麼想,他都值得封侯。

唯一的問題在於。

紀楚太過年輕了,今年不過三十五的他,封侯實在太早。

所以皇上決定先給建業侯的印。

等到岐州稅收平穩之後,正式封侯。

其實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了。

皇上這是給朝中官員一個緩衝的時間。

畢竟和平時期的封侯,還是讓人太過震撼。

可皇上打心底覺得,紀楚值得,他可太值得了。

自己當皇帝最大的幸運,就是有這樣一位一心為民的臣子吧。

所以這建業侯,紀楚當定了!

第153章

平臨國罕見的旱情漸漸平息。

但無論朝廷還是民間, 都還留有餘波,等著慢慢平息。

最新小说: 父欲(H) 當攻略對象是惡毒反派們 炮灰女配升職記 頂罪十年,重生送前夫全家殯天 簪纓世族有明珠 從長生苟到飛升 婆家偷聽心聲,換親世子妃成團寵 何時杖爾看南雪 穿書女想撬我對象[七零] 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