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個是關東士族領頭羊,一個是關西士族領頭羊,兩者更多的是利益衝突。
但是現在,他們兩邊卻決定合作了。
而決定合作的重要原因是,兩大家族都已經猜到了劉宏想要遷都的意圖。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兒,一個遷都的決定,能夠直接影響到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未來一百多年的家族興衰。
不管他們的祖先當初有多麼清正廉潔,對於一個繁衍了上百年的家族來說,讓家族存續下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董卓遷都到長安,其實關西一部分士族是沒有意見的。
當時弘農楊氏也跟著去了長安,還在朝廷占據了高官位置。
因為弘農楊氏距離長安很近,所以這一個遷都的決定並不會讓弘農楊氏的根基受到損害,反而未來可能讓關西的士族團結在一起。
所以當時討董的人主要是關東士族,因為這大大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將會直接導致他們未來家族衰落下去。
這是涉及到家族生死存亡的利益之爭,所以這一場戰爭才爆發。
因此,滅董跟董卓本人是否暴虐毫無關係。
任何戰爭都是利益之爭,那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誰都不會退讓。
然而現在的時間線是,因為昭國的存在,其虎視眈眈雄踞北方。
所以往長安遷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只會完全被昭國圍困,一個正常人都不可能選擇往西遷都。
因此,如果劉宏要遷都,只能是往東和往南兩個方向。
但具體是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劉宏是怎麼想的?其他人也在私底下觀望。
直到有人發現,劉宏身邊的張讓這一年來回奔波於潁川郡,並且在許縣考察了許多地方。
之後眾人開始隱秘猜到,劉宏可能看中了許縣這個位置。
不僅如此,張讓還一直活躍在潁川郡,似乎和潁川郡的一些士族開始了秘密交易。
這一下子,弘農楊氏坐不住了。
一旦天子和潁川這邊的士族達成了內部交易,到時候天子順利遷都到許縣,那他弘農楊氏未來就完全沒有希望了。
本來北邊就有一個昭國,西邊又被天子又劃分了一個雍州交給董卓此人治理。
天子再一遷都成功,這意味著他們關西這一地直接就被放棄了。
這種情況,弘農楊氏怎麼能夠容忍?
如果他們家族已經殘破不堪,只能苟且偷生,那就算了。
可是他們家族現在還有實力影響這個天下,那就絕對不會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