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城的戲熱鬧,」景恆垂首,系上鬥牛服上的珍珠扣:「唱給欽差看的,顧徽年要自個兒來,准被糊弄,好在他投胎投的好,有個好哥哥。」
「這話怪酸的,」鳳明整整領口:「老實呆著,別到人前去,危險。」
景恆道:「知道。」
鳳明和顧徽年一道廬州,立即被迎進知州府,廬州知州姓陳,四十歲上下,長了副文臣面孔,對詩詞極有研究,顧徽年最佩服才華好的人,與陳知州相談甚歡,從歌賦聊到音律,二人引為知己。
陳知州將自著的《音律十談》送與顧徽年,顧徽年當即便要翻閱,陳知州阻擋不及,還是鳳明按住顧徽年的胳膊,說外面風大,回屋再看。
顧徽年這才作罷。
作者有話說:
註:本章詩句皆引用自李商隱的《無題》
第45章 弟弟顧徽年
下午, 顧徽年細細與廬州幾位主事詳談,廬州城一應安排,主事們均如數家珍, 娓娓道來。
顧徽年頻頻點頭,很是滿意, 直說挑不出錯。廬州官員不敢怠慢,小心答話, 說賑災已得成效, 不敢讓朝廷費心。
晚上餐食也頗為簡單,素粥小菜,只有一碗杏仁漿算是稀罕,是當地特產。顧徽年用過飯,與陳知州約下明日視察糧倉之事。
顧徽年同鳳明一道回了驛館, 他知道鳳明乃是私訪, 只喚他『總督』。
「總督,他們這是騙賑銀?」顧徽年翻開《音律十談》, 露出裡面夾著的銀票:「陳知州通曉詩詞,才華滿腹, 為何要……」
顧徽年想不通, 呆坐在燈下。
鳳明道:「有才華的人做事才不露把柄。」
顧徽年道:「廬州井然有序,那十萬兩賑銀去了何處?定是造了吞沒。無論這下面藏著什麼, 我都要給他拽出來。」
鳳明坐在椅上,慢條斯理:「這下面是窩蛇, 你敢伸手,就不怕被咬嗎?」
「他們不咬我, 就去咬百姓, 連東廠都敢算計, 可見背後關係龐雜,十萬雪花紋銀,便叫他們鋌而走險。」顧徽年拍案而起:「罔顧法紀,可惡至極!」
鳳明正斂神沉思,顧徽年風風火火一拍桌,他略驚詫,不由得看向顧徽年。
持正剛直、奉公不阿,是清明忠臣的莠然品格。
橫衝直撞,九死未悔。當真稱得上一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朝堂人多心雜,各有各的算計,各有各的取捨,相較之下,更顯清正難得。
清官或許不會萬事順著鳳明,但凡利百姓、興天下之政,哪怕是奸臣為一己之私而提,清官也會認同、大力推行。
奸臣謀己,清官謀公。古往今來,清官總鬥不過奸臣,多源此之故。朝臣不畏生死,是大齊之幸。誰人聽之見之,不得擊節讚嘆這丹心一片。
但若這忠骨硬如勁松,正氣沖雲霄的二愣子是自己弟弟,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