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場鬥爭中,損失最慘的還屬許國,衛陽升到底還是沒有保下,一貶三千里,直接去了海南瓊州府,雖然還是知府,但是海南這等地方,所有官員避之唯恐不及,再加上島上多瘴氣,生活環境也和中原大陸完全不同,上任路上更是千里迢迢,搞不好就連瓊州都到不了,就直接病死在路上了。
就算順利到了瓊州,衛陽升就是想要傳遞消息都千難萬難,等傳到許國手中,或許時局已經幾多變換,可以說,衛陽升這枚棋子算是徹底廢了。
提拔出一個知府並不容易,下面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沒了衛陽升,其他派系的勢力自然就會馬上伸手掠奪,再加上因為這件事惹惱了王錫爵,如今許國真是里外不是人。
而除了這件事,朝堂上一片風平浪靜,沒了國本之爭的爭執,其他政事那都是有流程有規範的,只要照本宣科去做就行了,再加上年關將至,大明的官員們也想過一個鬆快新年,忙著將各衙門的事情處理好,別到時候封印之後,還有雜事找上他們。
在其他官員有些鬆懈的時候,秦修文卻一點都沒有閒下來,衛輝府的信件不斷傳遞到秦修文手上,告知秦修文目前的進度,就連季方和都幾次往返於衛輝府和京城,忙的腳不沾地。
衛輝府自從經歷過皇帝親臨巡視一事後,民間對秦修文的敬仰更加恍若天人一般,尤其是衛輝府的商人們,之前聽到入京去參與投建修官道的商人說,秦大人在京城依舊風光無量,有些人還出於理智考慮有些許不信。
畢竟京城可不像是衛輝府這樣的小地方,能人輩出就不說了,皇親國戚、重臣名臣眾多,秦大人再是厲害,到底年輕,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與這些人扳手腕?他們雖然相信秦修文的能力,但是也覺得那些人有些誇大其詞了。
結果呢,從京城到衛輝府的新官道修好了,為啥從京城往衛輝府修,不往其他方向修,誰的功勞不明顯嗎?又過了短短時間,一年不到,人家秦大人就又升官啦,直接成京中四品大員了!
這可是和知府一個品級的大官了,而且還是鴻臚寺卿,九卿之一啊!這個新聞還沒徹底在衛輝府掀起風浪,緊接著,就連皇帝都被秦大人拉著親臨衛輝府啦!
秦修文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衛輝府鄉紳富商的認知,甚至有些人還懊悔,當時給秦大人送行的時候,這個銀子實在是送少了!就是給秦大人送出自己的半副身家也不為過啊!
尤其是在萬曆和秦修文走後,嗅覺靈敏的人,馬上發現了「吳氏紡織坊」的異常,本身「吳氏紡織坊」如今生產速度就極快了,從松江府過來的織娘都在帶著衛輝府的女工做徒弟,有好幾個心靈手巧的已經快出師了,「吳氏紡織」地方大,工人多,再加上吳氏那邊的織機聽說也是改良過的,速度比一般的織機快上許多,工人熟練、織機速度又快,就算「吳氏紡織」的訂單多,但是也完全來得及生產。
可是最近,「吳氏紡織」那邊居然晚上也有動工的動靜,工人分為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的生產,一筐筐的棉花運到「吳氏紡織坊」,本地的棉花基本上都送到了他們那裡,甚至還不夠,從彰德府那邊還訂購了不少。
這是接到了多少的訂單啊?
眼紅!實在是眼紅!
「吳氏紡織坊」如今管理嚴格,工薪開的也高,尤其是對目前上夜班的那批工人,更加給足了銀子,大家恨不得忙一點,再忙一點,能賺更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