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府監督下也做不了假,鄭大娘一家整整讀了五日,光是在這條巷子口都說了三遍,鬧了好大的沒臉。
街坊鄰居自是都知道了,這等離譜的大瓜惹得大家一連討論了好幾日。
當時莫婤病剛好,能自己下床後便想著坐在巷子口聽聽風土人情,多了解這個時代。
誰知歷史浪潮未得知,先吃上了一口大瓜。
這一系列流程下來,就是古代版崆峒+告上法庭+侵犯名譽權+登報導歉!
一聽莫母及此事,鄭大娘黑了臉,也沒心情再勸,起身走了。
見阿娘一句話便讓巧舌如簧的媒婆都沒了言語,莫婤對母親豎了個大拇指。
看著閨女崇拜的目光,莫母揚了揚下巴,進屋繼續收拾東西去了。
……
雞鳴三唱,天還是灰濛一片。
莫家母女帶著行囊,坐上了去往東城的馬車。
馬車上,竟還坐著錢夫人。
錢夫人先是感謝了莫母一番,後又同她講了些高門大戶的忌諱,囑咐莫母千萬瞞下自己驗屍的本事。
看著依偎在莫母身旁的莫婤,又提醒她別讓女兒走這條路,在大戶人家尋個如意郎君嫁了,覓個好前程。
莫母走南闖北這些年,自是知錢夫人的好意,連連道謝之餘,也是暗下決心。
見母親心中有了成算,莫婤大感不妙。本想再大些,在古代大展拳腳,給隋朝穩婆屆來點現代助產的震撼,現今看來是無望了。
晨曦微露,天邊泛起淡淡霞光,兩輛馬車穿過高大的坊門,使入東城平康坊。
沿街而行,商鋪林立,不時有茶肆酒樓映入眼帘,幌子隨風輕輕擺動。
看著馬車外的繁華,正規劃著名日後要買下哪處宅院,哪幾間商鋪,最好還能開家接生館的莫婤,被莫母一把拽回身旁。
馬車又行了一盞茶的功夫,終是到了高府。
錢夫人讓人通報後,沒等多久就魚貫而出許多丫鬟下人。
領頭的婆子穿著最為講究,約莫是管事級別的,錢夫人同她見禮後,便辭別了。
這婆子領著莫氏母女穿過角門,往內院走去。
冬日裡的高府院子景色依舊迷人,走在一條用青石鋪就的小徑上,兩側古樹蒼勁,一股舒朗大氣的底蘊撲面而來。
一路上,婆子先是介紹了自己是夫人身邊的管事婆子,趙大家的,又同莫母講了些夫人現今的情況。
高夫人這是頭胎,剛剛足月,算著這兩日便該生了,產房布置在偏房。
聽罷莫母又細細問了些,如高夫人之前是否有過小產,胎位正不正,產房如何布置的,藥材是否準備。
趙媽媽見她這般周全穩當,一時也放心許多。
穿過幾道門,繞過一處院落時,莫婤瞧見左側院門上掛著紅布,猜想應是「挑紅」。
古代嬰兒降生後,大戶人家會在院門上掛紅布,掛左代表生男,掛右代表生女,以此告喜,喚作「挑紅」③。
「府中不久前也有喜事?」莫母眼厲,自也是看見了,低聲問向趙大家的。
趙大家的不甚在意地回道:
「前日這院中姨娘難產,夫人心慈將自個備好的穩婆都給了出去,誰知那些個穩婆不經事,後來都被姨娘打發了,這才找了您來幫忙。」
說罷,還拍了拍莫母的手,以示重託。
莫母不再多言,跟著趙媽媽又走了約莫一刻鐘,終是進了夫人院,還來不及細細打量,便聽著偏房一陣痛呼聲,還混雜著丫鬟婆子的驚叫。
莫母一把抓過愣著不知所措的趙大家,讓其帶路,匆匆跟著進了偏房。
此間偏房作為夫人待產室,內有紅幔慶運,壁上畫吉祥聯絡。
抬眸望去,一少婦打扮的女子坐於精緻床榻邊,臉色蒼白,眉頭緊鎖,嘴中痛呼著如杜鵑啼血,裙擺下還不斷有水湧出。
身邊圍了好些婆子丫鬟,或擦汗,或捶腿,一些喊著「夫人放鬆」,一些叫著換熱水。
最荒謬的是一旁站著的幾位婦人,看打扮應也是高府請來幫忙接生的穩婆。
一個準備燒香,一個開始跳大神。
還有一個也不管痛得快暈厥的高夫人,指揮著其他小丫鬟將屋子裡的盒子妝匣都打開,說這樣能生順暢些。
莫母看著這一幕幕,頭愈發疼了。
她衝上去薅開擋事的丫鬟婆子,一摸高夫人的裙擺。
全濕透了……
第3章 瑞麟誕辰湯果然符合大戶人家刻板印象……
「都破水了,嚎什麼嚎!沒點子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