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裡面坐著等菜上桌感覺是不一樣哦,讓我欣賞一會兒外邊人排隊的身姿。」
禾嬡尺趁著表姐欣賞外頭排隊人群的功夫,開始觀察這家店的內部裝修。
這家店的內部裝修也就比毛坯好一點兒,乾淨,沒什麼裝飾,牆和地板都是水泥狀。
但是燈光設計很不錯,尤其是招牌的燈光。
這家店的招牌設計類似對聯的橫幅。紅底黑字,暖黃色的筒燈打在招牌上,要是夜晚從外面路過,會覺得這家店莫名溫暖熱鬧。
而店家的開放廚房,主要是朝著街邊。
靠街的位置,露天放著幾個大砂鍋,裡頭不停地燉煮著新鮮牛腩。
要是誰路過,看見外面那幾個燉煮牛腩的大砂鍋,很難不停下看幾眼,這也是店家吸引路人的方法之一。
等有人點單時,將初步燉煮好的牛腩撈出來,再放進小砂鍋里,再次加蘿蔔等底料燉煮,直到蘿蔔煮軟,牛腩火候剛好時,才上桌。
和其他店家不一樣,這家店桌椅不是固定的,全是摺疊桌椅。
桌子有大有小,能當天根據需求選擇擺大桌還是小桌。
甚至過了晚上十一點,路面人少,城管下班之後將桌椅外擺,迅速消化等在外頭的客流。
店內目前擺開的基本都是小方桌,只有後頭抬著攝像機的探店團隊單獨占了一個大圓桌。
店家為了讓他們有更多的空間拍攝,甚至還在這張桌周圍故意空出一塊地來,這張桌和其他桌之間的間隔區別很大。
要是將這張桌子收起來,按照一般擺法,至少能再擺3~4套小桌椅。
林菲杏已經把外賣回來的果茶喝掉小半杯,開始叉裡頭的西瓜,這桌人還沒開始吃。
牛腩煲一直咕嘟,湯都快幹了,又讓店員加了次湯。
這群人不吃歸不吃,桌上菜品齊全得很,辣煲原味煲都有,肉也圍著整張桌子擺了一整圈。
旁邊還有專門的小推車裝涮菜,豐盛的咧。
知道他們沒吃,是因為——
她倆都好饞啊!
又饞又餓,老是去看人家桌上的牛腩煲!
好在等了十五分鐘,屬於她們的牛腩煲也終於上桌。
第62章
上菜的服務員倒是很有禮貌:「牛腩煲已經好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等火將它燒滾再吃,小心燙嘴。」
「這是我們店特製的紅油副乳蘸料,涮菜時可以蘸著吃,後面還有自助調料台,可以自己打調料。」
說完,服務員又被別桌叫走,很忙的樣子。
牛腩煲上桌,按照禾嬡尺平時的習慣,肯定是先等火把牛腩再次燒滾再吃,只是現在她已經餓得等不急啦!
嘗味嘛,先來一塊小的。
禾嬡尺夾起鍋里一塊靠近她方向的小牛腩,沒蘸任何調味料,先吃一口完全原味的牛腩。
第一塊牛腩入嘴,方才排隊等待所產生的怒氣已經褪去少許,能嘗到以前沒吃過的口感,在這家店排隊那麼久還算不虧。
每日鮮宰的牛腩被切割成厚厚的塊狀,放入砂鍋中用炭火進行燉煮,照理來說,應該已經早被燉煮得軟爛。
只是真正入口時候才發現,這家牛腩煲的牛腩口感和她想像中不一樣,和平時吃的牛腩都不一樣。
她夾的這塊牛腩雖然是鍋里偏小的一塊,只是和一般店裡吃的牛腩比起來,還是大了些。
起碼是一般的兩倍大。
嘗起來吃起來雖也是軟的,卻還保留一點點彈牙的筋道感。
雖然有嚼勁,卻不塞牙,牛腩的肉組織中,還夾雜著少量肥筋的部分。
牛腩在燉煮時,使用的大多是常見的八角香葉桂皮等香料,調味本身和平時能吃到的牛腩河粉里的牛腩碼子有些相似。
只是因為牛腩煲的牛腩不是碼子,更適合空口吃,或是蘸醬吃,所以調味更清淡些,沒有那麼濃厚的醬味。
這家店挑選的牛腩似乎都偏瘦,至少目光所致,禾嬡尺還沒看見那種在牛腩粉店裡經常看見的肥腩。
趁著禾嬡尺和林菲杏嘗鮮的時候,牛腩煲底下的卡斯爐火已經將鍋再次燒滾。
「哦,快關小火。」禾嬡尺眼疾手快,趕緊把火擰小。
隨後,又夾起一塊腩肉,這次她要蘸著店家特製的紅油腐乳醬吃。
紅油腐乳醬的味道很特別,本身腐乳就會有發酵物特有的咸鮮味,和紅油混合,變得更香。
用帶著少許嚼勁的牛腩塊蘸著吃,能讓醬味隨著每次咀嚼,滲入原本雖然口感不錯,調味卻有些淡和單一的牛腩里,讓它獲得更豐富的味道。
這口蘸著醬的牛腩下肚,禾嬡尺之前的煩躁,又消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