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里想著兩家人對環境和飲食的要求不同,明天得分開換點其他菜系的店吃。
這個想法只持續到飯菜上桌,他把第一塊酸芋苗燜魚放進嘴裡前。
店裡的大廚做魚有一手功夫,新鮮宰殺的魚肉緊實嫩滑嘗不出半點腥味,蘸上咸酸帶些辣味的醬汁,配上店裡用小鼎鍋燜煮出來的米飯簡直一絕。
還沒等其他菜端上來,他已經就著燜魚乾掉大半碗飯,就連他那平時不怎麼喜歡吃大米飯的女兒,也在幹掉兩大塊魚肉之後,用醬汁下了幾口鼎鍋煮出來的大米飯吃。
柴火灶配大鐵鍋烹製出來的美味粗獷樸實,是在鵬城那些開在大商圈裡,裝修漂亮的餐館裡很難嘗到的味道。
隨後芋頭雞、芋兒白菜、酸筍炒牛肉、田螺釀、小魚絲瓜湯等幾個不同菜品上桌,他更是吃得話也不多說幾句。
桌上另外幾人倒是邊吃邊聊天。
「廣西菜原來是這個味,比我想像中好吃很多,怎麼不出名呢?」
「那也不是所有廚子都能做得好呀。廚子不一樣做出來的菜都不同,連青菜都炒得比我們中午吃那家店好一些。」
杜嵩老婆:「現在的探店達人還真有兩把刷子,這麼偏的店也能找到,她還介紹過當地什麼其他店嗎,回頭我們再看著試試怎麼樣?」
杜嵩沒插話,還趁機刮兩塊鍋巴配著菜吃。
飯後,其他幾人已經開始交換意見商量明天吃點啥,期間還偶爾提起介紹這家店的探店up主。
杜嵩認為美食號的推薦總是不那麼靠譜,這家店好吃估計也就是偶然。他獨自打開小眾點評,開始仔細翻看崖邊鼎鍋飯的評價區,想整明白這家店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評分才3.8。
打開評論區,他發現其實這家店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四五星好評,店子評分低,大概是跟點評的商家評分係數有關——
時間長沒人點評,商家評分就會自動下降。
看評論期間,他發現這家店的最近評論幾乎都被同一個霸占,也不知道這人怎麼回事,在店裡吃這麼多次,幾乎把大半菜品都嘗了一遍。
「要說刷分也太明顯了吧?」號的等級倒是不算低。
他點進對方的個人空間,從上往下拉,發現這位名叫小遲沒吃飽的用戶之前在廣西去過不少店鋪消費,好些桂林陽朔甚至鵬城的店鋪都留有她的下評論和足跡。
評論內容有褒有貶看起來十分中肯,看記錄還曾發布不少關於美食的筆記,應該不是刷分號。
而且常駐地區是鵬城,口味和評價標準估計跟他們也能更接近一些。
關注一下,回頭可以參考著吃吃看,這種在小眾點評真吃真留評的人瞧著比什麼P站探店up主靠譜多了。
「差點忘了,先給個好評。」
杜嵩平時是只看評論不寫評價的類型,只是這次,他實在是忍受不了味道這樣好的商家在點評上的評分居然只有3.8。
……
「哦豁,又一條好評。」
就餐高峰期過後,崖邊鼎鍋飯的員工們好不容易閒會兒,正在後廚摸魚。
帶頭摸魚的是老闆一家那不咋靠譜的小兒子。他小子還在上專科,趁著清明假期回來幫忙。
他總是躲懶,忙沒咋幫上,發現自家店子人氣忽然上漲後,卻第一時間在各大平台搜尋自家店子的推薦消息,還真讓他找到了。
前不久,小遲沒吃飽P站帳號,以及小遲逛吃公眾號,幾乎是同一時間,均發布了他家店子的探店推文和視頻內容。
而且P站視頻似乎還挺火,從播放量來看,估摸著已經上過首頁。
好消息不能光自己知道,還得跟大家分享。老闆小兒子找到視頻來源喉,公然在店裡用手機看探店視頻,還外放。引得店裡其他幹活的叔叔阿姨伯伯,甚至他爹媽都想湊過來看。
要是換做平時,他爸媽肯定給他攆出後廚,讓他幫忙接待客人點菜去,但今天沒有。
長輩們就著他的手機看探店視頻,覺得自家每天工作的地方被拍成視頻還挺有意思。光看視頻還不算完,他們還喜歡看評論區。
沒有廚子不愛聽食客的好評。
只是一般情況下,廚子都在後頭做飯,聽不見。
以前小眾點評剛推廣的時候,店家倒是趕時髦也把自家店鋪傳到點評上,時不時刷一下後台,看看有沒有新增好評。
店裡逢年過節來吃飯的老客不見少,但他們全都不用小眾點評,結果十幾年過去,店裡評論總共也才那麼些。
除了開始那幾個月,店裡掌廚的老闆後來就再也沒刷過評論區。
現在不一樣。
在網上看過視頻才來店裡消費的客人,有不少都有用小眾點評,或是各社交分享平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