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為此,一直單打獨鬥的她還順著網絡營銷的線,摸進鵬城好幾個美食探店群里。
獲得APP之後又是寫筆記又是拍視頻的,由於本身APP就自帶任務和GG發布功能,不需自行接單,禾嬡尺當美食達人那麼久,都沒想過要加過當地探店群的事。
倒是現在為了牛排才加的群。
進群的她仿佛發現什麼新大陸。
之前在點評上分辨哪些店刷過評論或是買過營銷,得仔細看店鋪評價。現在不用,近期新營銷的店到底都是哪幾家,直接看群聊天歷史記錄就行。
而且群友們雖說在社交平台接過單之後,會按照單主要求誇誇,但是到了群里,他們就會開始說真話。
目前禾嬡尺這個群里的探店博主大多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專職幹這個的。
專職幹探店博主初期其實很累,畢竟號沒起來之前拿不到什麼錢,最多也就蹭幾頓免費餐吃,偶爾接幾單有收入的,錢也不多。
所以有些探店博主為了起號,會接很多單。他們手裡通常會加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派單群,多的時候,甚至願意主動一天接4~5單GG。
分兩個號發,這樣能多賺點錢,或是多點曝光率。
問題來了,人的胃就那麼大,要是一天接那麼多單,東西哪兒就吃得完呢?
所以,才會出現某些店裡有網紅用食物拍過照之後不吃的情況。
不是東西難吃,有時是真吃不下了,拍完照還得趕去下一家繼續拍。
還有一種是兼職探店博主,幹這行賺錢是次要,主要是覺得好玩,還能吃免費餐。
他們多是真吃,也不會浪費食物,吃完在各平台上會按照單主的要求發美圖誇誇,但是跑到群里卻會說真話。
例如:「上次那家接待我們的烤肉店肉品質不錯,服務也很好,就算以後沒活動我也想再去一下,你們下次看到活動也可以報名參加呀。」
或是:「那家新開的炸串店真的味道很一般,但是給的錢還行,你們對串的味道別指望太多,下次有單要是給的錢多還能接一下,為了吃的報名倒是沒必要,不好吃。」
人還怪好的咧。
不過以上兩種需要加群才能接單的探店博主其實粉絲都比較少,千粉以下。
小紫書千粉以上的探店博主其實已經算半步入行,萬粉以上的博主不需要加群也能接單,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和單獨報價,不會在群里接這種小單。
禾嬡尺翻了翻聊天記錄,根據大家聊天內容能發現,其實有好些買過營銷的店味道服務等等也是不錯的,買營銷只是為了讓店鋪更快在鵬城站穩腳跟,倒不是難吃沒人吃,才想著做宣傳。
不過買營銷的店通常人均價會略高,至少比同類沒買營銷的店高一些。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接下來好長一段時間,打進組織內部的禾嬡尺每隔上兩三日,就會根據群友推薦去各種新地方探探店,主要還是嘗嘗不同店做的牛排。
美食探店群里的群友大多有經常在外就餐的習慣,推薦的店確實比小眾點評的評分還靠譜些。
她在鵬城嘗到價格不貴只需幾十塊,因為料理方式不錯,能把較差的肉做得好吃的牛排。
也嘗到100~150左右,符合大眾期望值味道的牛排。
只是不知怎麼回事她總覺得差點意思,每次吃牛排時,都沒有那種嘗到美味的驚艷感。偶爾,她會思考自己是不是中國胃,所以吃不慣牛排。
「不應該啊?」
禾嬡尺挑食基本只挑不好吃的東西,泰餐、韓餐、日料、她都能吃。
至於西餐——
她也曾喜歡過的。
畢竟長這麼大,她也不可能除了那頓難吃的聖誕大餐以外,再沒嘗過西餐。
小時候因為家長忙,禾嬡尺曾經在外婆家寄住過一段時間。
那時候父母可能怕她在外婆家過得不自在,逢年過節會給她一些零花錢用,過年的紅包也不拿走,隨她自己花。
小朋友有地方住,不用付房租,手裡有錢基本就是吃穿玩著用。
那時禾嬡尺小,還在上學。平時一周五天在學校待著,穿的都是校服。每天穿校服的小孩也沒有打扮意識,所以捏著錢也不會買衣服穿。
玩也沒啥時間玩。
所以她主要拿錢買東西吃。
距離外婆家三百米的地方,有家開在小區裡的咖啡廳。
小城市裡,會願意花大價錢到咖啡廳喝咖啡的人不多。所以那時候的咖啡廳和現在不太一樣,主營項目不是咖啡,反而是各式各樣的西餐和西式點心。=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