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載客8人的纜車裡只有兩人,給她倆高興壞了。
這就是淡季出行的好處。
眼看纜車從城裡慢慢升起,水平逐漸變高,兩人的心情從最初的興奮慢慢平復下來。
最後開始聊起一些關於各地習俗文化習慣的事情來。
也是大概在這個時候吧,禾嬡尺才很清晰地感覺出來,在不同地方長大的人,味覺喜好傾向會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例如華蕾。
其實對於她來說,張家界本地的味道略刺激了些。
如果她只是一名單純的遊客,反而更適合去一些經過口味改良的連鎖大店進餐,而不是挑戰本地人的飲食口味。
禾嬡尺仔細琢磨會兒。
「你是不是受不了山胡椒和臘製品的味道?」
第231章
離開湘潭,來到張家界這些天,禾嬡尺一直在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
在她的聲望值超過100萬以後,app內的聲望等級便一直固定在5級Max。
她的用戶等級雖然目前還是Lv4,但估計再升一級也要滿了。
5級似乎是這個app的盡頭,就像某些軟體的評分一樣,五星就是滿分。
這讓她在獲得聲望等級升滿的喜悅過後,陷入了一種略迷茫的空虛狀態。
在此之前,app就像一個職業指引,或者說像是她簽約公司的經紀人。
從獲得它開始,app就一直在通過給她發布任務的方式給她提示,告訴她每一步應該做些什麼,階段目標是什麼。
但現在,app似乎已經不會再給她下一步新指示。
只是app不給指示,她的生活仍舊還在繼續。
於是禾嬡尺開始主動思考,在沒有app任務指引的情況下,她下一步到底應該做些什麼。
繼續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
還是想辦法再讓自己多漲粉,然後再多賺些錢?
就在禾嬡尺思考自己的未來和回顧過去時,她開始逐漸發現一些問題。
不得不承認,她在前些日子陰差陽錯用一些網絡梗讓湘潭爆火時,確實是有些飄。
畢竟每天漲粉數都十萬往上走,還和城市一塊捆綁著上過熱搜,哪個同行碰上這種事能不飄啊?
而且她還沒團隊。
帳號是她一個人做的,飄起來更沒邊了。
等熱度逐漸消退,她便反應過來,這種事情估計不會再出現第二次。
湘潭的爆火是多個因素疊加形成的偶然,而她沒有讓偶然變成必然的能力。
她絕不可能用同樣的方式讓第二個城市像湘潭這樣火起來。
除此之外,她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在湘潭爆火期間,她漲起來的粉有點水,這個情況和她剛開始做帳號時完全相反。
小遲沒吃飽這個帳號剛開始在各個網站發作品的時候,吸的粉都很真。
尤其是初期那幾篇關於泰國餐館冬陰功的全餐品測評,以及前期的廣西、從化系列。
作品雖然有些枯燥,剪輯也生疏,內容沒什麼戲劇性。
但吸的粉都是與她互動較多的活粉。
後來她的拍攝水平隨著換上更好的道具開始獲得顯著上升,剪輯視頻的節奏抓得也比以前更巧,所有事情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走。
但隨著她的粉絲數量越來越多,平日裡發出的作品都更容易為周邊帶來影響力的時候,事情走向開始偏移她的想像。
在各行各業,各種指標都被數據化的現在,做任何事情大多都脫不開數字的束縛。
因為它很直觀。
做自媒體也一樣。
瀏覽量、回復量、點讚、收藏,這些都是影響力的數值直觀體現。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禾嬡尺不可能不關注這些。
於是她便發現,有時候費大勁做出來的作品,或許會遠不如一些吸人眼球的東西數據好。
她在九月時為老東韓國烤肉寫的《怎麼會有花錢越少,吃著越好的烤肉店?》筆記,便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
她在製作這篇圖文筆記時雖說情緒輸出很到位,但確實沒花太多功夫。
可它帶起的影響力,以及後續收入,卻遠比她平時用心取材、拍攝、剪輯出來的作品更多。
甚至與她的跨城跨省探店系列相當接近。
不得不說,這件事在後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禾嬡尺的作品傾向。到後來,她會有意無意地運用一些反轉或劇情,帶動情緒,嘗試讓作品數據變得更好。
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