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嬡尺第一回看的時候就睡著了。
不好意思,確實也是剪得太細有些無聊哈。
話說回來。
禾嬡尺總覺得華蕾作品中細慢的點,或許能提示她,為她未來的作品提供一些新的節奏方向。
於是她便決定試著像自己以前那樣,將拍攝的素材全部攢下來,先不急著剪。
等遊玩的過程中把整體的節奏和內容都弄明白了,再回鵬城將作品做出來。
當她開始將心情完全放鬆,慢慢仔細地觀察身邊事物時,她忽然又注意到一些之前忙起來時比較容易忽略的事。
「山胡椒和臘製品是不是不太容易被沒嘗過的人接受?」
當華蕾向她提起自己對張家界本土飲食不那麼適應的時候,禾嬡尺就是這麼想的。
第232章
張家界一帶位置屬湖南,這裡的菜也是湘菜,屬湘西菜,和湘江一帶的湘菜又有不同。
這邊山特別多。
或許是因為山多的地方種植養殖起來比平原更麻煩,交通也相對更不方便,不容易進行貿易。
這裡的食材,多是山貨,或臘製品。
畢竟如果交通方便,家裡殺只豬,吃不完的部分可以拿到集市去賣,各家各戶只要常殺家禽家畜,就總有鮮貨吃。
用錢換著買就行。
如果交通不方便,住在附近的人家也少,吃不完的部分便只能想辦法保存起來。
於是這裡的人便想出保存食物的好辦法。
肉類做成臘製品。
菜則曬乾,或是做成罈子菜。
或許是這個原因,湘西菜中連用的干辣椒、剁辣椒都會比湘江流域那邊更多一些。
對於喜歡吃臘製品的人來說,臘魚臘肉臘鴨都是好東西,大家會尤其喜歡其中的煙燻香氣,不管是蒸、煮、炒,都能嘗出獨屬於臘製品的特殊風味。
但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臘製品的味道卻沒那麼好接受,甚至會無法將臘食品的煙燻味和油煙味區分開來。
要是運氣差些,碰上品質不好,又沒處理乾淨的臘肉,就像在舔十年沒洗的鍋底。
湘西菜不光喜歡用臘製品,還喜歡在烹製各種菜品時加入山胡椒。
山胡椒油的味道很奇特,它帶有微妙的柑橘香氣,用於去腥增香,增加風味相當合適。
聽起來是不是很適合加到葷菜里解膩用,尤其適合臘製品?
嘿嘿,最初發現山胡椒的湘西人也是這麼想的,他們還這麼幹了。
而且運用得相當嫻熟。
對於已經習慣當地飲食的本地人來說,山胡椒特殊的味道的確能讓各種山貨嘗起來更獨特清新,習慣以後甚至還有種魔性上癮的意思。
這種特點和香菜、折耳根會有些相似。
問題是,清新的味道所有人都喜歡,不光是做菜的廚子們,還有洗潔精的廠家們。
山胡椒油特殊的柑橘香與清新香氣,和大部分洗潔精的氣味非常像。
本地人肯定不那麼覺得,因為洗潔精味和山胡椒味確實不是一樣的東西。
但沒嘗過的外地人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卻不那麼容易分出來。
如果這時候,有一位不愛吃臘製品,對山胡椒也不耐受的外地人出現,並且興致滿滿地想挑戰一下臘製品加山胡椒烹飪的本地特色菜。
對她來說,便相當於品嘗濃烈油煙與洗潔精混在一塊的味道。
效果就跟吃不了香菜也嘗不了折耳根的人,遇上一碗涼拌折耳根香菜那樣刺激。
夾一筷子就能輕鬆將人原地送走。
如果說湘江流域的湘菜更容易給人帶來安穩的美感。
湘西菜便像一支鼓點高低起伏的巫祝之舞,顯得神秘又詭異。
因此,遊客們對張家界的飲食評價總是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
對上磁場的人會覺得自己碰見了人生菜單,無論如何都搭不上脈絡的人則會覺得當地飲食實在可怕。
還有人會在不解當中嘗試理解。
華蕾就不解地理解著。
不過她是職業原因。
如果她只是單純的遊客,在發現自己可能對當地飲食不太適應後,會直接跑到當地的連鎖快餐店打發三餐。
或是儘量找一些常見的,吃起來味道更『安全』的食物填飽肚子。
張家界遍地的韓餐日料就是這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