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點什麼都會標上價格,還會執著地告訴網友們,什麼樣的菜適合幾個人吃。
哪些菜適合打包,哪些菜應該當餐吃完,她都記得很清楚,有時候還會在網上發自己的隔夜菜日常。
廚藝雖然很一般,但吃東西總喜歡評上幾句,就跟身邊常見的朋友似的,看她的視頻代入感很足。
「湘西系列的鳳凰篇更新了!」
好耶!
正好今天帶的飯是上次看完張家界篇後做的外婆菜炒肉沫,配鳳凰篇享用堪稱尊貴體驗,完美!
貝雷特把視頻最大化,再給自己戴上耳機,打開剛用微波爐熱好的飯盒蓋子,進入自己的沉浸午餐小世界。
《小遲逛吃湘西之尋味鳳凰》開篇與上一部的張家界篇一樣,是無人機拍攝的航拍古城。
和上回不一樣的是,航拍之後,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方式,將視角拉至一隻躺在背簍里的可愛小狗上。
這個時候,彈幕上飄過一排???
[?你人呢?]
[啊,這是換主播了嗎?]
[好可愛,跟我回家]
從視頻畫面里,貝雷特能大概感覺到小狗在鏡頭感很好,似乎在緊盯著鏡頭看。
只是等鏡頭平滑著退後,她才發現,狗子看的其實是拿在小遲手上的蘸糖粽子。
顯然,她在拿吃的逗狗。
與此同時,小遲標誌性的開頭語和她不急不慢的聲音從耳機里緩緩傳出。
「大家好,我是小遲沒吃飽,看到這個畫面你們是不是很疑惑不知道我在幹嘛?」
「要不要猜猜我現在哪,準備幹什麼?」
「三秒後揭曉答案,3、2、1……」
貝雷特趕緊放下吃飯的勺子,在屏幕上輸入[買狗]兩字。
結果畫面從狗子身上一轉,周圍馬上變得熱鬧起來。
「我在趕集。」
集市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
路上的各式美食,也被小遲用鏡頭全數記錄下來,讓坐在辦公室吃午飯的貝雷特感覺自己似乎正在與她一同出遊。
她在小遲展示醬香餅的時候給自己扒一口飯,在看見牛乾巴的時候也扒飯,看見湘西牛肉米粉的時候繼續猛扒。
貝雷特看得還有些意猶未盡,視頻內容便從趕集,轉為正式探店。
她緊跟視頻畫面,來到一家石頭屋裡,看屋裡的苗族女子將各式各樣從土裡、山里獲得的食材做成美食。
連帶著似乎午飯的滋味都變得更多樣些。
其實趕集、以及探店的視頻內容都不算短,畫面很多、細、節奏還有些慢。
但是因為小遲不光拍,還會後期進行解說,以及各種小故事的配音,讓畫面看起來很有故事感,而且不枯燥。
「鳳凰社飯一般用糯米、粘米、野香蒿、臘肉做成,在集市、市場、古城裡都有賣,一般是5~10元一份。」
「最好吃的其實是底下這層鍋巴,但是古城裡一份份賣的基本都沒有鍋巴。這家店的社飯不一樣,用最傳統的柴火灶做,每一塊底下都有厚厚鍋巴……」
「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這種吃法稍微有些油,鳳凰灶飯的鍋巴得油多才好燒出來,跟鼎鍋飯那種乾鍋巴不太一樣……」
「這邊山多,以前的人要是從家裡去別的地方,需要長時間走山路,可能吃完這頓,下頓就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吃上,出門之前得吃飽才行。」
「油水多的飯菜會更適合以前當地人的飲食,耐餓,基礎調味會傾向重油重鹽……」
小遲不僅會進行普通的美食來源解說,說著說著還會開始描繪一些幻想畫面。
「以前的人糧食得來不易,別說下水內臟了,連血都是好東西。在腸衣裡面灌上糯米和血,就是一道能長肉暖身體的葷菜。」
「你們想啊,要是住在山裡,一年到頭忙活到過年時,屋裡囤上這麼一牆的臘肉、臘魚、臘腸、還有堆滿院子的罈子菜、曬乾的糧食。」
「等天氣冷時,屋裡圍上一圈人,燒著火塘,將之前囤的食材洗切了做來吃……」
說這些話時,她還會在視頻上特意配上食材處理、烹飪過程,或是周邊的景色圖片,讓人瞧著愈發覺得視頻里的各式菜餚得來不易。
更饞了。
這次小遲的湘西系列都很長,鳳凰篇雖然比張家界篇略短一些,卻也長達29分鐘。
上半部分主要內容,基本都是當地土家族或是苗族本地做法的美食。
下半部分,則是一些比較新的內容。
說的是鳳凰這座古城火起來之後才慢慢出現的,遊客們、尤其是不吃辣的遊客也有可能會喜歡的新店子。
「以前我比較喜歡記錄一些老店,總覺得本地老做法最有當地味道。但是這回我到鳳凰之後病了,有一段時間胃不太好,所以到處找清淡的東西吃。」
「發現這座城市好像也有另一面……」
……